岩土工程勘察测量规范GB50021—2001-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18:04:5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7地下水


7.1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7.1.1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勘察工作,掌握下列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
3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5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6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7.1.2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在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的初步勘察时,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7.1.3对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时,宜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7.1.4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
2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
3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7.1.5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试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2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项目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
3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7.2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7.2.1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2.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7.2.3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

7.2.4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量测点不应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3个测孔(井)。测点间距按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宜为50~100m。应同时量测各孔(井)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电法。

7.2.5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水试验方法可按表7.2.5选用;
2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
3水位量测应采用同一方法和仪器,读数对抽水孔为厘米,对观测孔为毫米;
4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可认为已经稳定;
5抽水结束后应量测恢复水位。



7.2.6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可在试坑或钻孔中进行。对砂土和粉土,可采用试坑单环法;对粘性土可采用试坑双环法;试验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法。

7.2.7压水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确定试验孔位,按岩层的渗透特性划分试验段,按需要确定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级数,及时绘制压力与压入水量的关系曲线,计算试段的透水率,确定p/Q曲线的类型。

7.2.8孔隙水压力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定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E表E.0.2确定;
2测试点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分析需要布置;
3测压计的安装和埋设应符合有关安装技术规定;
4测试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7.3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7.3.1岩土工程勘察应评价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7.3.2地下水力学作用的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基础、地下结构物和挡土墙,应考虑在最不利组合。


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8.0.1岩石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8.0.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搜集资料时,宜包括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的解译结果。在详细勘察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
8.0.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地段。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绘的比例尺,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选用1∶5000~1∶50000;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10000;详细勘察可选用1∶500~1∶2000;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2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可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
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8.0.4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
2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和工程要求等确定,并应具代表性;
3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
4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



相关文章


岩土工程师基础部分考试涉及内容大全
岩土工程师基础部分考试涉及内容之四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职业资格考试参考书目基础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测量规范GB50021—2001-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岩土工程师基础部分考试涉及基础部分(一)
岩土工程师基础部分考试涉及基础部分(二)
岩土工程师基础部分考试涉及基础部分(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