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探索成熟的思考——高考话题作文评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0:04: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高考话题作文回顾全国卷高考作文的话题形式从1999年问世以来,已经使用五年了。探索五年话题作文的轨迹,可以看出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几个阶段。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突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考生可以大胆想象,内容上不拘一格,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任其自由翱翔;写法上百花齐放,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描写,也可以写虚幻,可以写联想,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但是,由于范围太宽泛,几乎没有限制,考生天马行空,自由驰骋,胡思乱想与奇思妙想,没有明显的界限。

  2000年的话题作文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涉及的范围可以是任何领域,无所不包,生活、思想、观念一些大的话题可以写;争辩、求异、独见,一些学习中的事情也可以写。从文体看,2000年第一次取消了“除诗歌外不限”的说法。总的感觉是:开放有余,限制不足。

  2001年的话题作文是“诚信”。与2000年的话题作文相比,2001年明确要求“立意自定”,这就给了考生更大的发挥“思想”的空间,但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决不可以任意立意。另外,“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此点是在2000年基础上加的限制。这一要求既在写法上放手,又划定了内容的范围。2001年话题作文的特点是:既有开放,又有限制。

  2002年的话题作文是“心灵的选择”,话题画出了作文内容的范围,外圈是“选择”,内圈是“心灵”。考生的作文仅仅进入话题范围的外圈是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属于“心灵”方面。作文必须写出心灵方面的选择,才算进入了话题范围的“内圈”,才算完全符合题意。2002年话题作文的限制比往年多了一些,但是文体仍然不限制,是自选的。

  2003年的话题作文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有一定陌生度,取材范围也有所限制。与过去几年的话题形式比较,2003年的话题作文在语言形式上既不同于1999年的一个假设(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也不同于2000年的一个判断(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既不同于2001年的一个概念(诚信),也不同于2002年的一个偏正短语(心灵的选择)。它是一个并列短语,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由于材料蕴含哲理,注重考查认知方法,立意上又多了一些限制,客观上落笔成文的难度增加了。

  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中作文话题的语言形式与2003年的基本相同(都是并列短语),但今年四套全国卷的四个作文话题内在关系的体现比“感情与认知”的内在关系的表达要明朗得多。所以话题中包含的哲理性认知难度要低于去年的话题,这也正是再次利用寓言、故事提炼话题时汲取以往经验的结果。这样引至审题,难度降低,有利于学生面对话题迅速展开联想,进入实质性的写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题失误,体现了高考命题专家的匠心独运。

  严格地说,近两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不像一个作文题,只是一个话题的范围,考生不能直接把这个话题当作题目搬上去,也不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套上去,考查的是考生临场发挥的真本领。考生没有比较丰厚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是难以写出精彩文章的。笔者认为,这正是今年话题作文的成功之处。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

  开放与限制的最佳契合

  高考作文具有选拔性,它必须设定某些限制,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

  何处限定?哪里开放?怎样才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是高考命题专家煞费苦心的事。高考作文应该展现的是考生在某种限制下尽情飞扬的思维、情感、才华与个性。为保证国家级大考的公平、公正,减少乃至杜绝宿构、套写、抄袭,除加强思想教育、评分控制之外(这些都是有限的),命题本身开放与限制的最佳契合就是最好的保证。从这个角度上看,近两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话题式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话题式作文也给材料,但材料只提供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开启考生的想象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对这个话题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但是,话题式作文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示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突出的一个就是抄袭和套写。前几年的话题作文,或话题过于宽泛,或要求过于宽松,大多限制较少,造成了胡编乱造、矫情造作之风愈演愈烈,语文教学圈内圈外早已非议众多。

  如何对付宿构、套写和抄袭之作?如何区分优秀考生与一般考生?笔者认为,一面是必须坚持开放、鼓励创新不动摇,一面是必须拉开得分差距、增强试题的区分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3年高考,“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性的话题出现了。经过去年的投石问路,今年全国卷的四个作文题均以关系型出现,这既是一种延续,也是对关系型话题作文更深入的探索。近两年关系型的话题作文题变得有点陌生和复杂,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力度加大了,增加了选材的限制性,依赖宿构套作的可能性小了,有效地防止了押题、猜题、仿作、宿构、套写甚至抄袭等不正之风的蔓延,更好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作文命题的变化反映了命题人审慎、严肃的求实态度。


相关文章


四川2005高考满分诗歌体作文:永远的谭嗣同
成功的探索成熟的思考——高考话题作文评析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