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期末测试题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0:11: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按要求作答,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42分)

 1.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是(2分)             [  ]
  A.棉絮(xǜ)    造诣(yì)
   魁梧(wú)    娴静(xián)
  B.湛蓝(zhàn)  狡黠(xiá)
   哽咽(yè)    丘壑(hè)
  C.桅帆(wēi)   椎髻(jí)
   喟叹(kuì)   机械(xiè)
  D.恶心(ě)     丝丝缕缕(lǚ)
   食讫(qǐ)    击磬(qìng)

 2.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是(2分)             [  ]
  A.沱江(tuó)   池沼(zhǎo)
   鳌头(áo)    汲水(jí)
  B.拈弓(niān)  一霎间(shà)
   庖官(páo)   两膝(xī)
  C.胆怯(qiè)   醇美(chún)
   简牍(dú)    供给(gòng)
  D.燔土(fán)   檀木(tán)
   自菲(fěi)   嘉靖(jìng)
 
 3.没有错别字的是(2分)                [  ]
  A.轩榭 焦燥 镂空 叩门
  B.乞丐 启迪 镶嵌 金峦殿
  C.娇慎 颠簸 嶙峋 梗慨
  D.穹窿 粼波 腻烦 雏形
 
 4.有错别字的是(2分)                 [  ]
  A.引人注目 恃才放旷 悬崖峭壁 别具匠心
  B.栩栩如生 井然有序 出其不意 气势磅礴
  C.无缘无故 无精打采 炯然不同 惊惶失措
  D.开卷有益 语无伦次 自出心裁 无可奈何
 
 5.对红色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是(3分)        [  ]
  A.别具匠心(巧妙)  娴静(文雅)
   异想天开(奇异)  造诣(技术学业等达到的程度)
  B.颠沛流离(跌落)  赋予(给与)
   弃弓绰刀(丢掉)  丘壑(山沟)
  C.跃然纸上(跳)   喟叹(叹气的样子)
   因地制宜(因为)  佯惊(假装)
  D.大肆挥霍(任意)  赫然(显著)
   韦编三绝(断)   弥漫(散开)
 
 6.画横线的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是(2分)       [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
  B.我早晚要收拾你!
   收拾:整治。
  C.它上面悬挂着许多棺材,不能不说是稀罕的事。
   稀罕:稀奇。
  D.总之,一切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7.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2分)         [  ]
  ①墙上( )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②故宫建筑群规模( )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③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 )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
  ④由泸州东行二百多公里,长江又在重庆( )了也是由北流来的嘉陵江。
  A.生长 雄伟 喝 接收
  B.种植 庞大 喝 汇合
  C.蔓延 宏大 灌 接纳
  D.弥漫 巨大 饮 接受
 
 8.画横线的词语在本句中没有反义词的是(2分)      [  ]
  A.作者以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景物,之如山岭园林,小之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触景生情,借物言志,情高意真,读了使人欢欣,奋发。
  B.如果我们把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一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表示不出来的。
  C.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D.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9.画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2分)  [  ]
  A.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
  B.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C.因为工作本身的兴趣,有时使一个人至于疯狂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0.用符号标示句子成分有误的是(3分)         [  ]
  A.‖〔还〕〔根据云上的光彩〕,(天气)的情况。
  B.(那些低而厚密)的‖〔常常〕(阴雨风雪)的预兆。
  C.(这些成群的扁球状)的得<很匀称>。
  D.(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低低〕地空中。
 
 11.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2分)            [  ]
  A.到清末近二百年间,皇帝大都住在这里。
   主干:皇帝住
  B.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主干:太阳和月亮躲藏起来。
  C.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主干:影子清晰
  D.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主干:我们没有狗
 
 12.没有语病的是(2分)               [  ]
  A.读了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B.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多做工作的保障。
  C.生物老师教给我许多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
  D.这支优美、舒缓的乐曲把紧张听众的心情都放松下来了。
 
 13.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2分)          [  ]
  A.原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改为肯定句:游览者来到园里,全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B.原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改为主动句: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天空。
  C.原句: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
   改为陈述句: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
  D.原句:“现在,好像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的人不多了……”我声音很低地
   回答。
   改为肯定句:“现在,好像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的人比较少了……”我声
   音很低地回答。
 
 14.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2分)      [  ]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金鱼草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别的小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A.夸张 拟人 比喻 对比
  B.比喻 对比 排比 引用
  C.对比 比喻 夸张 比喻
  D.比喻 对比 夸张 引用
 
 15.对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是(2分)         [  ]
  A.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举事例)
  B.帛书比简书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分类别)
  C.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下定义)
  D.帛书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作轴,所以也叫它卷轴。(作诠释)
 
 16.对作品、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或所属国籍)判断有误的是(2分)[ ]
  A.《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
  B.《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D.《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是苏联著名短篇小说家。
 
 17.在说明文或小说常识方面说法正确的是(2分)  [  ]
  A.人物、故事情节和社会环境是小说的要素。
  B.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
  C.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一篇说明文一般主要用一种说明方法。
  D.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8.下面的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3分)     [  ]
  A.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居左,佛印居右。
  B.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态与苏、黄不属。
  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D.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9.对红色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3分)      [  ]
  A.高可二黍许(上下、光景)
   其船背稍夷(平)
   尝(曾经)贻余核舟一
   盖简(挑选)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明有奇(奇特)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而计其长曾(曾经)不盈寸
   其两膝相比(靠近)者
  C.以手拂之,其印(字印)自落
   五代时始印(刻印)五经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另外)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具有)
  D.用讫再火(用火烤)令药熔
   持就(靠近)火炀之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靠近)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认为)简易

相关文章


[物理]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四点建议
“整体性三段式”语文复习指导法
第三册期末测试题
中考作文应考一招: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
[物理]抓基础重实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