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第13集》解说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0:35:5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十三集 江州司马(上篇)

 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九世纪最初二十年,安史之乱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唐王朝终于又从衰乱中想有所作为了。于是整顿赋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平定几个闹独立的藩镇,使全国终于又形式上归入统一了。诗坛上于是也逐步摆脱八世纪下半叶那种内容单薄、形式精巧的诗风,不仅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奇崛险怪的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派, [ 而且 ] 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独树一帜的名家。

 所谓乐府诗,是指东汉末年至唐代,即从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那些诗,以及沿用这种诗题仿作的诗,如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等等;而所谓新乐府,是指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那些诗,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 “ 三吏 ” 、 “ 三别 ” 等等。

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就更高,是真正的代表(洛阳白居易墓)。

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 “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 (《新乐府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即九世纪最初的十年,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最著名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观点鲜明,提法尖锐,使执掌军政大权的达官显贵咬牙切齿。不过他这种政治热情保持的时间较短,写讽喻诗的时间更短。到四十四岁时,他遭到了报复,被贬为江州司马。经过这一次打击,他就礼佛参禅,走上了独善其身,埋头写闲适诗的道路。

 为了充分起到宣传作用,这一派的另一特点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据说白居易写诗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这自然不免夸张,不过他的诗读起来轻松,比韩孟诗派好懂,这也是事实。

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秦中吟 · 买花》)

“ 一丛深色花 ” ,就相当于十户中等收入的人家所交纳的赋税。十户人家交纳的赋税才够贵族买一束花,那么,农民该怎样把骨头磨成钱,才能满足贵族的其他享受呢?

 他《新乐府》中的《新丰折臂翁》,更是叫人心酸得无法读下去。 “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 老翁为什么会成为独臂的残疾人呢?因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建立边功,提高威信,两次发动对云南南诏的战争,共动员兵力二十多万 , 都全军覆没。 “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 ,为了逃脱必死无疑的出征,于是 “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 , “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 从诗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应当说恰到好处。其余一切,该由读者自己去想象,由读者根据诗人安排的逻辑线去做结论。但是,正如白居易在诗题下加上 “ 戎 [ 戒 ] 边功也 ” 所提示的,其目的不在于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在于通过这首感人的诗使人受到教育。因此他接着写道: “ 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人生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 【从这首诗的动机来看,加这一段自然也合情合理。】

相关文章


《唐之韵——第15集》解说词
《唐之韵——第14集》解说词
在河南一志愿大都未完成计划的院校(二本文史)
《唐之韵——第13集》解说词
高校在江西报考热度排行(二本理工类后30名)
《唐之韵——第12集》解说词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