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庄子.逍遥游》赏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0:33:1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庄子·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 “ 逍遥 ” 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 ( 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 ── 编者注 ) 。

 开头一段,从 “ 北冥 有鱼 ” 起至 “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 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 “ 不知其几千里 ” 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 ? 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 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 “ 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 ”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 ? 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 “ 正色 ”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 ,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 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 了。

 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 “ 有所待 ” 与 “ 无所待 ” 、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 “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正如同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这是为了证明:大鹏的高飞南 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还是 “ 有所待 ” 的,没能做到真正的 “ 逍遥游 ” ,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接着,作者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 ( 即蝉 ) 和学鸠 ( 小鸟名 ) 对大鹏的嘲笑。蜩 和学鸠 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 “ 小知不及大知 ” 的道理。下文的朝菌、蛄 与冥 灵 ( 大乌龟 ) 、大椿的比喻 ,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说明了 “ 小年不及大年 ” 的道理。作者作了这一系列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 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 “ 逍遥游 ” 的境界。

 文章的第二段,从 “ 汤之问棘 也是已 ” 到 “ 此小大之辩也 ” 止,大意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 : “ 上下四方有极限吗 ?” 棘 回答说: “ 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 。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越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飞往南海。沼泽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 ‘ 它要到哪儿去呢 ? 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最好的飞翔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 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啊 !”


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读后感(文言)
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庄子.逍遥游》赏析
高校在吉林报考热度排行(二本理工类前30名)
初中生名句“快餐”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