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写好作文应注意的“三忌”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3:11:2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当前,中学生作文仍然普遍存在着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写的内容不是按题目的要求表达一个中心,而是不着边际,像断了线的风筝;二是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读后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三是文章平庸,似曾相识,读了开头便不想读下去。 这种情况,我认为是中学生作文的“三忌”。

  作文离题,此乃一忌。究其原因,颇为复杂,大抵是缺乏审题的功夫和对所写文章中心的确定。一些学生做起文章来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和要求,便一挥而就,想到那就写到那里,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一个中心或局部离开了中心意思。如何防止作文离题呢?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是审题,怎样审?首先审题目字面。作文题少则一、二字,多则若干字,不妨作句子分析,找出主体并划出它的附加成份。一般地说,主体便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附加成份是为中心服务的。例如作文题《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主体是“植树活动”,要求文章写出关于植树方面的活动内容。

  “一次有意义的”是附加成份,要求作者不但写出植树活动的内容而且要表达出这一次植树活动怎么有意义。其次审题目的含意。

  一般的说,题意即题目本身的含义,但有的题目除了本身的含义外,还包含比喻义与象征义的。例如作文题《在家中》,只要弄清楚它本身含义就可以进行写作了,它的含义有三:一是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家庭外的,二是这些事情不是毫无意义的琐事,而是能够反映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某方面状况的事;三是事在人为,可以侧重家庭里某一个成员的事,但却不能完全撇开其他成员。《小雨中的回忆》这道题目除了本题意外,其中的“雨”字既是自然现象的雨,也可以是某一种特殊环境和政治气候的喻意。弄清楚题目这个象征义对写好文章很有作用。

  第二是编写作文提纲并确定文章的中心。中学生作文很少有提纲的,结果是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溃不成军”。如果在作文前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并列出提纲来,然后按照中心和提纲的要求组织材料,写成文章就一般不会离题了。

  内容空泛,此乃二忌。现在看中学生的作文,较少有内容充实的文章,题目下寥寥几百字,所言无非人云亦云或平平淡淡的事情,即使是长一点的文章,因为是普通生活现象的罗列,读起来也不会感人。写文章空泛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缺乏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如何克服?首先是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并进行分析比较,积累写作素材。其次是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并能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哪些是生活中的闪光点呢?一是平凡寓伟大的东西。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物、事、景看似十分寻常,可是当我们认真观察、分析之后,却发现它蕴含着极不寻常之处。如作家贾平凹写过一篇题为《丑石》的散文,他发现一块平凡的陨石包容了博大精深的内涵,那就是它因为外形丑陋,用途贫乏,受到人们的误解和责难。在一个偶然机会,它被天文学家发现了,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它曾经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给人们带来过光明和憧憬,于是,人们惊奇它的非凡经历,并对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作出由衷的赞叹。二是能够显示一种进步的趋向或积极的思想。生活中那些轰轰烈烈的壮举固然会成为写作的大题材,但作为普通中学生来说,日常所接触到的大抵是生活细事或一般景观,然而只要留心观察积极思考也会发现其中一些显示进步的趋向或积极的思想。例如,在二十年代鲁迅为什么要写《一件小事》?就是他在乘搭人力车的过程中,发现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和可贵品质,预示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日益壮大。鲁迅这篇作品闪烁着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芒。三是蕴含着某种意义的事物或体现某种人生况味的事情。过去作家许地山写过一篇题为《落花生》的散文,所写内容十分简单,字面上记叙一家人从种花生到收获花生乐趣的经过,作者却发掘出蕴含在其中的特殊意义:落花生的果实在成熟之前深埋于地下,没有一点出人头地的意思。正是这种“落实地下”的品格,启示我们要像花生那样,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好看而无用的。社会以人为主体,人与人之间构成了多彩多姿的生活画面,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角落,师生之间,同样会织出美丽的校园生活彩图,这就给学生提供欣然命笔的写作题材。著名散文《藤野先生》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关系,表现笃厚纯真的师生感情以及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而这些都通过富有特征的言谈举止和典型事例反映出来,所以十分感人。当然在多个生活画面中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却充满苦涩的人生况味,如朱自清写的《背影》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父亲在旧中国生活的辛酸以及他们永不泯灭的父子深情。

  文章俗套,此乃三忌。在批改中学生的作文中,较少有出奇制胜的佳作,大都是似曾相识的习作。中学生作文,仍有惯于摹仿的,这不足为奇,但老是停留在摹仿的阶段,就必然落俗套,写不出清新活脱的文章。我们当老师的,在指导作文方面应当给学生开辟多条克服俗套的路子。一是在文章内容上尽量不重复或雷同别人写过的东西,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写自己熟悉的富有新鲜感的生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寻找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表达方式,力求使自己的文章别开生面。例如,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在解放前同游秦淮河,之后写了同题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他除了对浆声、灯影以及浆声灯影里的泰淮河之描述外,还有与彩灯河水相辉映的月光,甚至于沿岸上的树木等,这种全景式的直接描述贯穿于全文,而且他把自己的主体情绪同这些客观描述融为一体,随着船的行进,交换各种不同的角度,用最为凝练优美的语句尽情地描绘出来。而俞平伯则着力于风土人情的叙述,在叙述中夹入一些议论。他多为间接表述河上夜景,很少直接描绘,所以显得“细腻而委婉”。这两篇散文所写角度不同,表达方式各有千秋,同样达到高超的艺术效果。又如当代优秀散文《钻石,你在寻找谁》(作者王光明,载《散文》月刊1983年第8期)是让沉睡地下的宝石恢复了青春的生机,寻找人间的刎颈之交。这种钻石找人而不是人找钻石的写法,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随之也深化了主题;连含英咀华的钻石都挑选了这样“一株深山中无名的野花”——魏振芳,一个普通农家姑娘,那么,她在人间,灵魂该是何等高尚!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别开生面,独具匠心。三是在语言运用上力求有自己的特色。文章给人俗套的感觉,除了内容和表现手法外,语言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学生写作往往不重视提炼语言,得过且过,平平庸庸,味如嚼蜡。如何运用语言?老舍先生曾说:“同是用普通的语言,怎么有人写的好,有人写的坏呢?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普通言语不是泛泛地写出来的,而是用很深的思想、感情写出来的,是从心里掏出来的,所以就写得好。别人说不出,他说出来了,这就显出他的本领。”(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老舍这段话,无疑给我们很好的教益。

  作文三忌,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然而当前中学生写作仍然存在着这些弊病,如何防止?不是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素材,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生活等问题,绝非朝夕功夫所能解决的,但只要明确努力方向和做法,多读优秀文章,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三忌”亦能逐步得到克服。



相关文章


[每日阅读]学生基础差谁之过
[每日阅读]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山东聊城生物联考试题
黄冈中学、襄樊五中2007届高三年级11月联考生物试题
[每日阅读]写好作文应注意的“三忌”
姜淮学校高三生物周练13试题
[每日阅读]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
广东普宁一中高三生物专业周练:细胞呼吸
揭阳第一中2006~2007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专业)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