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法指导:周朴园并不是某种概念的符号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3:21: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这场戏因其紧张、激烈、人物内涵丰富而被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这场戏中有一个师生争论不休的、也是《雷雨》研究中历来有争议的话题——周朴园真的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许多读者都认为像周朴园这样一个放水淹死了二千多个小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的资本家早已丧尽天良、泯灭人性,在他的身上怎么可能还存有真情呢?假若他真的爱侍萍,那他怎么可能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赶走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侍萍,三十年后,当他与侍萍“意外重逢”时,又怎么会讲出那样无情无义的话呢?

  确实,这样的理由不能不令人怀疑周朴园的怀念与眷恋都是虚假的。然而,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他并不是某种概念的符号。为了钱,故意淹死二千多个小工,这是他作为资本家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是他作为普通人的人性。让时光倒流三十年,我们来讨论当年英俊多情的周大少爷对聪明伶俐、年轻漂亮的梅侍萍是诱奸呢还是真心相爱呢?这里有四个事实可以证明他们当年是真的相爱:来源:www.examda.com

  一、从周萍和大海的出生,从侍萍绣一朵梅花补周朴园衬衣上的破洞等细节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当年的爱情生活是真实而和谐的。

  二、侍萍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被赶走,对此,周朴园本人是不同意的。这从鲁侍萍在对周朴园诉说自己不幸遭遇时的用词可以看出,她用了“你们逼着我”、“你们老太太”这样的字眼而不是“你”。可见,周朴园当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不能违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连彻底反封建的斗士——鲁迅,都未能逃脱母亲馈赠礼品式的包办婚姻,我们又怎能奢望身处封建营垒中的周朴园同那个旧制度决裂呢?

  三、侍萍在三十年后与周朴园意外重逢时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他们之间曾有的是真情而不是欺诈。侍萍在认出周朴园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步一步主动地亮明身份。“她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她说:“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你不要怕,鲁贵他永远不会知道”。从这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语言和神态中,我们能看出侍萍对周朴园的依恋之情实实在在。由此反推,只能证明他们过去的时光是美好的。因为有爱,有真情,所以至今侍萍对周朴园还存有一定的幻想。倘若三十年前周朴园对侍萍不是真爱而是玩弄,那么三十年后的重逢就应该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侍萍她不会表现得那么温柔,她一定渴望撕破周朴园的假面具;然而她没有。这就是一个女人对于爱情、对于初恋的理解。

  四、在《雷雨》的第四幕中,周朴园有三次不自觉地拿起侍萍当年的相片观看,并且准备收藏起来以防搬家时丢掉。对于他的这种怀念(包括记住待萍的生日,保留关窗的习惯等),许多论者都认为这是周朴园填补自己空虚心灵的需要,是自欺欺人,然而笔者对此论断却不敢苟同。依当年侍萍被赶走后的情形分析,她是必死无疑的,那么对一个过世之人的怀念用得着自欺么?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周朴园认为侍萍之死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才一直内疚,才用一系列的纪念来弥补他的罪过。因此,说周朴园自欺欺人显然是冤枉了他对初恋的铭记。

  《雷雨》的研究者通常认为,你周朴园不是念念不忘“梅小姐”么?那么当“梅小姐”站在你的面前时却为何又恶语相加呢?这难道不正是其虚伪的表现么?其实不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意外重逢”是一场爱情与阶级利益的较量。在这场较量的开端,周朴园“资本家式的条件反射”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具体表现。我们千万要认识到,如今的周朴园已不是过去只知道谈情说爱的周大少爷,突然出现的梅侍萍对于周朴园平静的生活来说无异于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作为一个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资本家,他的“第一反应”(“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必然受他那个阶级所共有的思维方式的支配。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周朴园开始时的绝情是可以预见、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否则他就不是周朴园了。但绝情不等于无情,现实的利益暂时占了上风也并不预示着爱情之花就将永远笼罩于金钱之下。

  周朴园这个人之所以难于分析,就在于他的矛盾性。他既不会脱离自己的阶级属性,同时也不愿丢掉铭记的爱情。于是,等过了那个刚见面时毫无准备的心理周期之后,周朴园冷静下来了。先是给钱,然后在第四幕的开头,他三次不自觉地拿起侍萍当年的相片观看,并在剧本的结尾向周萍和侍萍认了错,留下了侍萍。我们不妨问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得周朴园这样的专制家长也能后悔认错呢?我把它归结为“爱情的力量与复苏的良知”。是“铭心的爱情”创造了奇迹,是“复苏的良知”为残忍的周朴园挽回了一点点的人性。

  综上所述,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过去真心相爱,三十年后这份爱仍然存在,而且必将伴随周朴园的一生(这在剧本的尾声中得到了证实)。我们不能因为他一时的反常或冷酷的一面而将另一面也全部否定。



相关文章


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
积累——拓展语文学习的一片天空
读准,选对,写全——谈现代文阅读考场应试
《项链》的社会环境描写
高中学法指导:周朴园并不是某种概念的符号
下定义需要汰除的六种信息
《变形记》现实意义解析
求美·求真·求深——简析《黄鹂》的哲理美
高一第一单元学习重点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