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2:10:4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 唯心主义往往夸大实践活动中精神因素的能动方面,把实践归结为精神的活动,所以AB两项不正确。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
  2.B 【解析】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也即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但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所以,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说物质是纯粹的思想的产物,则属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A 【解析】 本题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其他各项干扰性不强。
  4.C 【解析】由于先天素质、生理过程的原因和后天实践的经验、社会环境、群体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个体意识的差别,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主体,因时间、地点和利益的不同,对同一对象也可能形成不同的反映,产生意识的不同反映,这都说明了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A、B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D项表述不正确,意识的形成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无论导致意识的主观差异有多大都有其客观根源,这是正确无疑的。
  5.B 【解析】 从思危之险则求安、思乱之患则求治、思亡之惧则求存的辩证关系中,体现、强调的是正确意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促进作用,而不是其他。
  6.B 【解析】 这是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最简洁表述,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B。
  7.A【解析】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人们的悟性规定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这正符合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即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所以,“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鄣恪?lt./p>
  8.A 【解析】 本题表面看似复杂,其实题干“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告诉了本题的哲学道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本不用阅读“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9.C 【解析】 “胸中有成竹”的“竹”属于意识的东西,但其来源是存在于文与可住处周围的竹子,此典故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映性。
  10.D 【解析】 “静者,动之静也”承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里更强调的是静止是运动在某个时段或某个地点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否认静止的相对性,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也不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11.A 【解析】 “大江东去浪涛尽”,过去的永远就是过去,不会再复回,是历史,那一时刻所发生的事情就定格在了历史的坐标轴上。所以,本题强调的是事件发生的时段性,即一维性,没有强调顺序性,更不是持续性和珍贵性。
  12.A 【解析】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过分夸大了主观的意识“意念”的作用,属于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3.C 【解析】A、B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很简单的可以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先有设计图,后按设计图施工建大厦,这就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所以应选C而不是D。另外,C项的表述若换成“意识转化为物质”或“意识创造物质”也是正确的。
  14.C 【解析】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很明显,这一命题表明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5.B 【解析】 机器是由无生命的东西制成,不具备思维的条件和功能。它之所以能思维,主要是人利用一些物质具有定向传递信息的性能组装、制成机器(人),再模拟人的神经传导功能,输入相关指令,使机器完成某些类同于人的活动,他的这种“思维”及活动,实质上是人自己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 选项B指的就是实践的特殊本质,选项C指的是实践的一般本质,故ABC均正确;D为实践的特点,排除。
  2.CD 【解析】该题选项涉及到时间的客观性、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客观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主观形式,观念、思想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变化、发展的。A.B都否认了时间的客观性。
  3.AC 【解析】 这是一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接受的观点。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正是由于运动,才表现为感觉的交替变换、表象的消失和出现,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根据“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即认为运动只是“我”个人感觉到的、观察到的运动,除此而外,运动就不存在,显然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BD则明显不对。
  4.ABCD 【解析】 题中的表述反映的都是物质运动时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或者说一维性。
  5.ABCD 【解析】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由于意识的主体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认识结果就有差异,不管差异的程度如何,都是意识主观性的表现,所以,ABCD均为意识的主观性的表现。
  6.CD 【解析】 很明显,CD为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表述;AB是对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解释,故排除。
  7.ABC 【解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镜中花水中月、阶级斗争、引力场尽管反映的是不同的事物,但都客观存在;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存在,故排除。
  8.A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的考查,属于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考生熟记即可。
  9.BCD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永恒的。选项BCD辩证地看待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A则将二者对立起来,故排除。
  10.BCD 【解析】 社会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应排除,BC两项明显正确。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马克思概括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故D项也正确。
  11.AC 【解析】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其次也承认意识对物质又有反作用。B正好颠倒了顺序,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明显错误。
  12.CD 【解析】 AB的实质都是强调、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D正确地表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3.CD 【解析】 “饼”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属于物质的东西;“画”的“饼”属于精神范畴,二者各有不同的作用,有时精神的作用也十分巨大,但精神不能代替物质,它只是物质的主观反映,而主观反映又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 AC将二者割裂开来看待,明显错误。
  14.BCD 【解析】 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表明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再大,不能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可能创造物质,否则,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了,所以排除A。意识反映世界,同时在反映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高度体现,B、C明显正确。
  15.ABD 【解析】 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可知,ABD是其哲学理论依据;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则与党的思想路线无直接关系,故排除C。

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西安外国语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及复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精选习题
西安外国语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西安外国语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精选习题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精选习题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07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