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2:13: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章2006年考试-大纲没有新变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阅读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而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的发展,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离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最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精神文明建设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一,精神文明是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腾飞的重要精神条件。邓小平认为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我们的优势,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都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真正腾飞的重要精神条件。(1995年理科辨析题第25题、2002年理科多选题第24题)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保证;思想文化则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并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2001年初,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11题、2002年理科辨析题第33题)之所以要强调二者的结合,是因为:

  第一,是由法和道德的不同特点决定的。法律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有赖于国家的强制力,以遵守为前提,以强制作后盾;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则主要通过人们内心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来实现。法治的最大长处是可以防止和克服人治。但是法律并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他律,法律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惩恶;道德对于个人来说则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是自律,道德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扬善。只有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方能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治理国家的作用。

  第二,是由“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决定的。法治和德治,彼此促进,相辅相成。法治调整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调整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法律与道德在调整范围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化。

  第三,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前进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需要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保证司法公正高效,保障公民权利,坚决制止政府机关中存在的滥用权力、权钱交易、违法行政的现象。

  第四,所谓依法制国与以德知国相结合,就是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关文章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07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一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五
[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简章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连载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新疆大学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