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复习提纲(2)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3:16 22:36:3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 德国学者对社会政策的研究:1873年,德国经济学新历史学派施莫勒等人为对搞英国曼乇斯特学派的经济学理论,以及为了解决德国当时的劳工问题,发起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并确立“学会的性质,不是讨论主义,而是要深入问题的中心,把握目前最重要的改革事项,例如对于罢工、工会、工厂法以及劳工住宅问题,使其发生实际的效果。”也就是说,社会政策研究以社会问题求解为旨归。什么是“社会问题”?该学会的三大骨干人物之一的瓦格纳认为:“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韦伯对社会政策研究也给予了关心,他在<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中的论文指出:“所谓最狭义的社会问题,就是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关系。”还有一批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和商业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日本受德国影响于1897年也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并在一批学者发表许多有关社会政策的论著。
  2、 公共政策学形成的历史条件: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3、 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一般认为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为系统论原理。其内容包括系统的构成和重要特征、系统的类型和一般、系统环境和系统结构分析、 一般规律与系统的生命周期,实践中应遵循的系统原则等。其二为系统方法。其三为系统工程,这是系统科学的技术层面。它是系统方法、运筹学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产物。系统工程的目的在于研究、设计、建造最优化系统。总起来,系统论或系统科学旨在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向人们提供对现实世界中各类系统的性质、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理论性认识,并依照人的目的和需要在建造与完善各种系统中进行科学的设计、管理、预测和决策。
  4、 控制论是研究不同系统之间的共同控制规律以实现优化目标的学科,是利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将整个系统组织成为能自动地合乎要求的运动机制的一门横断科学。
  5、 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①系统方法②信息方法,即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做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输出以实现有目的的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③反馈方法,这是在研究控制系统时运用反馈概念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④功能模拟方法。模拟方法是指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用模型来模拟原型,通过模型间接地研究原型的内在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
  6、 三论的后续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就是到70年代开始形成的“大系统论”。
  7、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B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C“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D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E“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F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8、 亚当斯密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A谴责一切封建关系,对重农和重商进行批判,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B他的有关政府与市场的理论对整个自由酱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C在研究方法上,亚当斯密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基础。
  9、 克劳塞维茨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A、 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B、 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C、 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0.马克思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A、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正党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级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
B、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并依此认识路线能够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C、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

相关文章


《数据库原理》考试-大纲第4章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自考本科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复习提纲(1)
自学考试完全指南:高自考有哪几种考试
100Test祝参加7月8日、9日自考同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自考本科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复习提纲(2)
已取得外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的可免考什么?
2006年7月高教自考公共课时事政治复习手册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3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2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