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出现超级学校宁夏择校风从城市刮到农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3:23 14:20: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县城出现“超级学校” 农村学校规模缩水

  这几天,随着宁夏各县市中小学纷纷开学,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些县市,县城小学班额已经发展到了三四十个,在校学生已经高达一千七八百人;县城的中学,班额达六七十个,在校学生高达四五千人,已经超过了许多高校扩招前的人数。尽管这些“超级学校”学生爆满,但依然有大量的学生想挤到这些学校却进不去。

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不少小学只有100多名学生,中学也只有200多名学生。这些学校不仅每年新生的入学人数在逐年下降,而且学生到高年级后流失也很严重。根据现行政策,农村“小升初”是就近升到附近的农村中学读书,一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到县城上中学,等孩子上到五六年级,就想方设法将孩子转到有较好中学的学区去上学,尤其是县镇周边的农村,直接就将孩子转到县城小学就读。

  一位教育工作者介绍,目前学校规模呈现两极分化的势头,如在宁夏教育发展走在前列的贺兰县最大规模的学校学生人数已达4560多人,最小规模的学校却只有73人。农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师生比例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农村中小学这种数量多、规模小的局面,其一是造成部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二是存在着教师总量超编而实际短缺的问题。目前,国家基本是按照学生的人数对教师核定编制,小学师生比是1∶22,按照这样的比例,一所70多人的学校,有6个年级,按编制只能配3名教师,如果这样将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而如果多配老师,又会出现教师总体超编的情况。

  农村中小学生人数逐步下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人口出生率有了大规模的下降,宁夏许多县市的农村出生率已经降至千分之十三左右,因此许多县市的小学生源每年都递减二三百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乡镇、城市,他们也将孩子带着离开了农村。另外,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条件允许的,为了给孩子选择优质教育资源,他们会将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上学。

  许多教师和家长感慨,现在择校热已经从城市发展到农村,择校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为了上好学校孩子二三年级就住校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消除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结合近年来的乡镇合并,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进行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

  在过去,农村学校的布局是村村有小学,每个乡镇有一至两所中学。这些学校大多数是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的,校舍破旧,教师结构老化,学校规模偏小,教学质量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早在2000年到2005年,宁夏已经进行了第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

  但是在国家教育投资有限的前提下,许多县市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只能做“减法”,而不能做“加法”,就近入学与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两难选择。

  宁夏平罗县在第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由原来的166所中小学调整为135所;贺兰县在第一轮布局调整中,由原来的106所中小学、幼儿园合并为65所;同心县在第一轮布局调整中,由500所中小学减少到345所。由于平罗县、贺兰县属于平原区,学校走读的范围约为5公里;同心县属于山区,学校走读范围为2.5公里,

  在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各地教育部门都首先征求了有关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家长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

  尽管家长们抱怨学生上学越来越远,可是为了追求较好的教学质量,还是同意撤并乡村中小学。

  甚至在一些县市,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学校,舍近求远,让孩子二、三年级就住校读书。

  专家:政府投资不应偏向规模大的学校

  目前,面对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许多县市的目标依然是撤并一些规模较小,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

  一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指出,在目前教育投资短缺的条件下,宁夏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第一轮合并一些规模偏小学校,走大规模高效益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第二轮调整过程中,应该弥补第一轮调整的不足,不能一味走合并扩大之路。比如应该更加重视教学点的建设。随着交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需求,过去村村办小学的模式固然不足取,但是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低龄学童而言,村村建有一至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教学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人性化的。

  据了解,平罗县在进行第一轮布局调整时,考虑到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首先是将一些规模小、教学质量不高的村小学改制为只设一、二年级的初小,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合并到附近条件较好的学校。然而,由于这些农村小学本身就学生教师、学生极少,现在只剩下一、二年级,学校冷冷清清,没有活力。家长不认可这样的学校,纷纷要求将一、二年级的孩子也转到附近的完小上学,教育主管部门只好将保留的初小也撤销掉。

  有关人士也指出,许多教育部门负责人谈到提高办学质量,也陷入到了一个思维误区,认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就应该提倡大规模、高效益的模式,其实也可以探索一些小规模高效益的办学经验。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同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总是偏向规模较大的学校有关,改变这种现象更需要政府政策加以引导。



相关文章


剖析县中现象:城里孩子为何热衷下乡求学
中考前5名4所是民办民办校生源优势用人灵活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戴进
初中生抒情作文:那条小路
县城出现超级学校宁夏择校风从城市刮到农村
解读2006年中招:平静之中留下三个悬念
初中生抒情作文:枫叶的思念
初中生抒情作文:爸爸的脚印
河南新郑中考招生--校长抓阄分配考生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