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流通与消费(1)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23 11:14: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棉花的用途
  
  棉花以直接供应棉纺工业为主。棉农自用部分一般局限于絮棉,用量较为稳定,因而,棉花的商品率很高,棉纺工业的发展状况构成了棉花需求的基本格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沿海城市建立起发达的棉纺加工业,我国棉花主销区位于沿海及中心城市,如京、津、沪、广东等地。近几年,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东锭西移”战略,棉花的消费区逐渐向主产区转移。

  目前,我国拥有纱锭4200万枚,从事棉纺工业的工人800万,年完成纺纱2700万件左右,约需原棉400万吨,加上军需民用,全年需要棉花500多万吨(见表十二)。

  二、棉花历史价格回顾

  1999年以前,我国棉花市场没有放开,生产和价格都由国家控制,其流通体制及棉花价格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收购环节实行合同定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在销售环节,由国家计划分配,供销社统一经营,不放开棉花市场。所以,多年来我国棉花价格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而是由政府根据国内棉花的供需状况来确定棉价(见图三)。
  
  这种购销体制及棉花价格形成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能及时适应动态的市场行情,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价格不动。当棉花供不应求时,国家往往不能及时提高价格(如1992、1993年),当棉花供过于求时,价格也不能及时下调(如1996、1997年),“卖棉难’与“买棉难”交替出现,供不应求时收购环节抬级抬价,供过于求时压级压价,棉农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大。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年,价格稳定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计划管理,全国棉花统购统销,价格相对稳定在1800元/吨上下。

  第二阶段:1978-1988年,调整期。国家先后8次调整棉花收购价格,其中5次上调,3次下调,但调整幅度都不大。这也是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1984年棉花产量为625.8万吨,为迄今为止棉花产量最高的年份。

  第三阶段:1989-1998年,价格上涨期。国家先后7次上调棉花收购价格,仅1994年就调整3次,累计调价幅度达130.3%,期间棉花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因为国家制定棉花收购价格的主要依据是粮棉比价关系,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偏低,导致棉花收购价格也偏低,而种棉花投入多,风险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不如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及水果、蔬菜划算,因此种棉积极性不高。



相关文章


美国棉花期货市场情况介绍(1)
我国棉花进出口状况(一)
美国棉花期货市场情况介绍(3)
我国棉花流通与消费(2)
我国棉花流通与消费(1)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9)
我国棉花进出口状况(二)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8)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7)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