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的论述语言-公务员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6:20 11:36:5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也可以说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还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古人写文章很注意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如果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就不可能流传得久远。他还说过:“辞达而已矣。”于是,有人就认为,文章写得同能达意就行了,何必要什么文采呢。苏东坡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在《答谢民师书》一文中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院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目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他的意思是说,以辞达意并不容易。要对客观事物的奥妙“了然于心”,就像捕风捉影一样的难,如果而要“了然于目与手”,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就更不容易了。所以,真要做到辞能达意,文采也就够用了。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曾以他许多“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名噪一时。他主张写文章要做到“耐驳”和“动听”。所谓“耐驳”就是内容要正确,别人驳不倒;“动听”就是文章要写得有文采,读者爱看,读起来人家也爱听。这些道理,都是为了使文章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写评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一、平易近人,深人浅出

  深人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评论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讲得正确,讲得深刻,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同时,道理还要讲得明自晓畅,通俗浅显,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一篇评论即使内容而好,如果文字艰深晦涩,或者任意搬用连作者自己也不懂的同汇,使读者莫名其妙,评论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有的古人写文章以“艰深文浅陋”见称,那是不足为训的。

  评论的深人浅出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深人是浅出的前提,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并且讲得通俗易懂。这里有作者的写作态度问题,也有论述方式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态度平等亲和

  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古语说:文如其人。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如果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教训读者;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做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毛泽东于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当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你参加革命的时间虽然长,讲了错话,人家还是要驳。你的架子摆得越大,人家越是不理你那一套,你的文章人家就越不爱看。他主张写文章要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

  在某些情况下,用自己切身的经历现身说法,也要把自己摆在和读者平等的位置,道理可以近人。著名学者周谷城生前曾在《中国科技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领导者有知识才能尊重知识》的短文,谈到领导者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文章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

  记得上海刚解放时,复旦大学理学院院长是卢于道博士,他是研究神经学的,他买了3条狗,要砌个狗房子,有的同志批评他说,你这个神经学博士也害神经病了,人的房子都没有,你还要砌狗房子!他给我反映,我当时是教务长,也没有这个知识,只好施工后来给校领导反映,领导和我一样也不懂这个狗呀、狗房子的有什么作用,也是施工后来呢?狗没了,狗房子没了,博士的工作条件和时间也没了,结果,这位博士除了他原来写的那个博士论文是很好的专著外,以后没有见到他有什么很好的成果了,现在想起来,假如当时我们略知动物买验的科学知识,给他创造条件,他这门学问可能早就发挥出来了,可见,一个领导者,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己也得有点知识)做领导工作的人,如果自己没有知识,往往会对人家的学问进步成为一个障碍。

  周谷城当时是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主任,但他的文章没有摆一点领导的架子,也没有以教育者自居,而是通过自己过去的教训,用朴实的语言讲清楚一个道理。虽然没有批评什么单位或领导人,但有很强的针对性

  2.语言通俗平易

  评论要写得深人浅出,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这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效果,关系到能不能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读者。新闻评论要深人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语言的平易通俗,是为了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不等于内容的肤浅和低级趣味的庸俗。真正通俗的语言,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著名政论家邹韬奋办报,写言论,一直主张“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他在1936年办《生活日报》时曾说:本报的文字要力求大众化,要尽可能用日语文字来写论文和新闻,使一切初识字半通文的妇女们、孩子们、工友们、农夫们,都能看懂《生活日报》,才算达到了我们的目的。韬奋自己写的评论,就有这样的特点。请看他1936年6月18日发表于《生活日报》上的《工作的大小》一文。这篇评论针对人们关于工作的大小和贡献大小的各种看法进行论述。开头是这样的:

  工作有没有大小的分别?就一般的观念说,工作似乎是有大小的区别)我们很容易想到大人物做大事,寻常人做小事)这种观念里面,也许会有个人的虚荣心的成分,虽则没有人肯这样坦白地承认)但是有的人想要做大事,不满意于做小事,不一定出于个人的虚荣心,也许是出于好的动机,希望由此对于社会有较大的贡献;依他看起来,大事的贡献较大,小事的贡献较小,因为要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所以不愿做小事,只想做大事)这个动机当然是可嘉的,我们当然希望社会上人人都有较大的贡献)于是对于能够有较大贡献于社会的人们,特别欢迎) 那么,什么事算大,什么事算小呢?他巧妙地用大将和小卒做比喻来加以说明:

  我们如在军界做事,就一般人看来,也许要觉得做大将是比做小卒的事大。但是我觉得做丢尽了脸的不抵杭的大将,眼巴巴地望着民族敌人今天把我们的民族生命割一刀,明天把我们的民族生命刺一枪,而不能尽一点军人卫国的天职,做这样的不要脸的大将,买在远不如做干九路军淞沪杭战时的一个小卒)在这样的场合,一个小卒的工作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反而大,一个大将的贡献不但是小,而且等于零!

  他接着又设问:

  如做了真正杭敌卫国的大将,有了较大的贡献,大将的贡献是否比小卒大呢?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军队总不能人人都做指挥官,同样也不能都是小卒。所以,在杭战卫国的大目标下,大将和小卒在与敌作战的军队里虽各有其机能,但是同有贡献于国家民族是一样的,在本质上,工作的大与小,贡献的大与小,原来就没有什么分别的。

  宜于做大将的材料,我们赞成他做大将,宜于做小卒的材料,我们也赞成他做小卒。

  从本质上看来,都没有什么大小高低之分,我们所要问的只是他们为着什么做。

  这篇评论首先说明,有的人把工作分为大小,希望做大事多贡献,也许动机是好的。同时,又巧妙地讽刺了那些对民族敌人不抵抗的不要脸的大将,然后用平易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统一的目标下,各种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大小高低的区别。文章没有讲什么空洞的大道理,语言也是来自群众的大众化的语言,令人感到亲切而信服。

  人民群众中有很多生动而表现实际生活的语言,运用得好,可以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也可以把评论写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表现力。


相关文章


2007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论述的技巧-公务员考试
专家精析20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公务员考试
广州新东方深度剖析07年广东申论考题(含参考答案)-公务员考试
2007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的论述语言-公务员考试
名师指导:公务员考试申论解题环节和方法-公务员考试
金路专家预测北京社会在职人员申论考试热点-公务员考试
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全力遏制城市非法广告-公务员考试
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虚假广告成因及其治理-公务员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