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疳证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05 13:07:4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概  述]

  1.定义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损伤脾胃,气液耗伤,导致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

  2.疳的含义 一疳者甘也,二疳者干也。

  3.疳的分类

      ┌以五脏命名: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
      │
      │以病因命名:热疳、冷疳、哺乳疳、食疳、蛔疳。
      │
  疳的分类┤以病位命名:内疳、外疳、口疳、鼻疳、脑疳、脊疳。
      │
      │以病情命名:疳气、疳虚、疳极、干疳。
      │
      └以主证命名:疳泻、疳痢、疳肿胀、疳渴、疳嗽、丁奚疳。

  4.预后  大多可以痊愈,预后良好。若胃气衰败,食欲全无,或伴有其它严重兼证者,则预后不良。

  [病因病机]

  1.病因 病因主要为喂养不当,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

  2.病机 脾胃受损,气阴耗伤,受纳运化功能失调,气血耗伤,津液消亡。

  喂养不当 是疳证的最常见的病因,一为太过,二为不及。太过指饮食无节,饥饱无度,过度甘肥厚腻,生冷坚硬,而致食积内停,积久成疳,所谓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及指乳食喂养不足,如小儿生后缺乳,过早断乳,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因兔唇、腭裂诸先天缺陷而不会吮乳,使营养精微摄取不足,脾胃生化乏源,无以化生气血,溉养全身,日久成疳。

  疾病影响 多因小儿长期患病,反复感染,或呕吐泄痢,或时行热病,致使津液大伤,脾胃俱虚,化生不足,阴液消烁,虚火内炽,气血日衰,久而成疳。

  禀赋不足 常因早产、双胎、孕期药物损伤胎儿,致使先天肾气虚弱,诸脏皆伤,胎儿发育不良,出生后脾胃不健,水谷精微摄取不足,形成疳证。

  3.疳证病因病机示意图(略)

  疳证病因虽有不同,病变部位都在脾胃,均由脾胃损伤引起,但并不局限于脾胃,即所谓

  “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诊  断]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值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形体干枯羸

  瘦,体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史。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都减少。出现肢体水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

  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大约在20g/L以下。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形体尚未羸瘦为轻;头大脖细,肝大青筋显露,为典型症状;肌肉瘦削,皮包骨头,腹凹如舟为后期重证。多食多便,胃强脾弱;食欲全无,胃气已败。

  2.治疗原则 顾护脾胃为本。临床宗“壮者先去其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去积。”

  3.分证论治  [常证]    [兼证]

  [常证]  有疳气、疳积、干疳,它们的症状、治法,方药分别如下:

  [疳气]

  [症状]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

  [治法] 和脾健运。

  [方药] 资生健脾丸加减。

  [疳积]

  [症状]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伴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腻,脉细数。

  [治法] 消积理脾。

  [方药] 肥儿丸。

  [干疳]

  [症状] 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目无光彩,啼哭无泪,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溏或清稀,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少,脉沉细。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食积(积滞)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肺炎喘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疳证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