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熬司考,江湖快刀系列:强悍抢分论述题(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05 13:26: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问:这样一细分确实比较清楚,那么形式部分呢?你之前说过“形式重于内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我们对内容的构思实际上就相当于搭建房屋结构,但只有钢筋水泥会很难看,还需要进行装修,才能卖个好价钱,清水房和精装修的里子完全一样,但由于面子不同,价值就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学会搞装修,学会化妆,俗话说:没有丑女,只有懒女,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形式绝对重于内容!

从做题步骤来把握,我们可以将构思写在草稿上,列出论点体系和要点,一般来说,由于考试时间紧张,构思和写作的时间比例以“二八开”为宜。平时就要根据上述要求,加强自己分析解构出题思路、迅速组织论点体系的训练,争取在场内用5,6分钟就可以列出你的论点体系和要点。

在构思完成后,就可以开写了,这时就应当把重心转移到形式上来,下面从写作的一般程序谈一下完善形式的要点。

一、拟题

标题可有可无,取决于你的抽象能力,如果自感文笔较差,则当采宁缺毋滥的态度。但如果想安排标题,不必求险、求怪、求绝,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擅长创意,很容易弄巧成拙,我的标准是:符合内容、清楚新颖

符合内容,要求基本等于而不是大于或小于内容,否则就会文题不符,标题大于内容,就会显得内容空洞,论证不足,小于内容,就会显得内容繁琐啰唆。

清楚新颖,首先,要清楚,让阅卷人一望而知你的论点,其次,要新颖,能引起阅卷人的阅读兴趣。清楚,是基本要求,新颖,是较高要求,实在做不到新颖的,至少要做到清楚。

二、布局

布局

线索

功用

要点

导论

:入题

表明态度,确定基调,启发阅读兴趣。

鲜明、清楚、准确

本论

:承题

上承论点,下启分论,叙明内涵,界定外延

顺畅,以释清论点为目标

:分论

论点之展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论证,有起有伏

自然、变化

结论

:结论

呼应导论,强化印象,引人入胜

简短,有力

论述题与明清的八股文非常类似,可以用“起承转合”为线索进行布局。

“起”即入题,也即导论部分,其功用在于表明态度,确定基调,启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单刀直入的写法是捷径,而云遮雾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则是大忌,因为阅卷人很少有兴趣去慢慢猜你的那点心思。如何才叫单刀直入?那就是要将你的总观点清楚、全面、彻底地说出来,关键词应特别注意准确。总结,导论要鲜明、要清楚、要准确。

“承”,或可称为“承题”、“接题”,是对总论点具体的展开,其作用在于上承导论之论点,叙明其含义,界定其外延,是本论之一部。如上例范文中“1、法律传统的概念与我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特点、法治现代化的概念”即为“承”。议论文之承题,有正起反接、反起正接、正起正接等方式,惟就司考言之,正起正接虽显平淡,但有堂堂正正之势,利于让阅卷人在短时间内明白你的思路,也易于上手。“承”使得论点显得丰满,行文显得顺畅,同时为“转”做好了准备。总结,承题要顺畅,以讲清楚论点为宗旨。

“转”,或可称为“讲题”、“分论”,为本论之主体部分,为分论点之展开,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有两个要点:自然,变化。“自然”,既是前后逻辑连贯而言,也是就文气而言,逻辑的连贯性要在构思的时候解决(即上文讲过的处理好“总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包括总分之间要方向趋同,分论点之间的总分、并列或递进,如此形成;文气的自然要求前后的文风、格调要符合一般的阅读习惯。“变化”,是指分论点之间形成一种有起有伏的气势,力免平铺直叙,达到越转越明的效果,给人论证全面、周到之感,变化之法在于熟练地掌握法学论文中常见的转折词语和句式。总结,分论以自然、变化为要。

“合”,或可称为“结论”,为全文之结局,为作者对问题最后之评价,或再揭主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深思,功用在于再一次加深读者印象,字不贵多,贵在能有力,能言简意赅。总结,结论要简短,有力。

最后要注意的是给各个部分安排适当的字数比例。有的朋友写到某个熟悉或感兴趣的点时往往尽情发挥,收不住,一写数百字,写到不熟悉的点则草草带过,敷衍了事,结果就从总体上显得不协调,不美观。合适的字数比例的安排可以是:导论和结论各占五分之一,本论占五分之三,本论下分二到四个分论点。答题时要警觉——对于某个部分,如果可能超出该部分字数比例的限制,要坚决收笔;如果达不到比例的,要努力填充。

三、举例

1、起:

例文: “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的存在,客观上确实延缓了重庆市城市建设的步伐,而且有可能影响其他拆迁户的安置和补偿。难怪有人认为,如此作为严重损及公共利益,“重庆的发展能有几个两三年”。如果让其他拆迁户来进行投票,相信他们的投票结果一定是——钉子户滚出房屋去!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重庆的发展”难道仅仅指城市的美观或GDP的增长吗?如果钉子户事件成为中国私产保护的标志,从长远来看这对政治文明的推动、和谐社会的构难道不是一个贡献?



相关文章


司法考试《行政法》经典案例解析
司法考试《合同法》经典案例解析
笑熬司考,江湖快刀系列:强悍抢分论述题(上)
笑熬司考,江湖快刀系列:强悍抢分论述题(下)
司法考试“卷四”论述题专项模拟练习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