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人才型”大学全面为社会服务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5:21:0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编者按: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从今年1月起出任西交利物浦大学常务副校长。该校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联合创办。在英国任大学副校长的经历,使他对英国乃至欧美的高等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萌生了结合中英教育优势、回国办学的想法。此文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创建人才型大学的思考。

  创建“人才型”大学全面为社会服务

●人们已经习惯了毕业之后要经过工作实践、培训和经验的积累,逐渐适应与胜任工作,但是为什么大学不能直接培养“职业人才”呢?

●目前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电子学硕士、物理学博士等)所掌握的知识与职业人才(电子工程师、物理学教授等)所应该拥有的知识有很大差距。

●“以人才为中心”的大学不仅重视培养学生,而且同样重视培养教师,强调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人才危机说明了什么?

人才危机是世界性问题,包括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作用、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才制度等,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人才短缺。人才危机不仅表现在人才数量上的短缺,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人才的素质和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危机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全面、彻底地实现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宗旨,这反映在办学理念及其各种配套措施等诸多方面。大学服务社会有两大途径:出人才和出成果。成果由研究与发展和国家创新系统等来解决服务于社会、解决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化的问题,但是,“出人才”及“人才社会化”问题却远没有发展出同样有效的一整套方法。大学教育的这一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培养目标上重视培养专业人才,不重视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最大特征是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所以大学教育的核心特征可表述为“专业教育”。高学历毕业生就更是专业人才。然而,人是通过在具体的职业和职位上发挥作用来为社会服务的。例如,大学培养的是医学学士、电子学硕士、物理学博士。但是,社会需要的是医生、工程师和教授,显然这是不同的。要想成为称职的医生、工程师或教授,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培训和工作实践的磨砺,才能完成从“专业人才”到“职业人才”的转变,即完成人才社会化过程。

如果说这还只是培养目标上的错位和不协调的话,那么更严重的问题是培养目标的空缺:一些职位根本没有对应的专业,如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等。显然,不是说这些重要人才是可以简单地通过大学能够培养出来,而是说这些职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训练,大学应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提供。

人们已经习惯了毕业之后要经过工作实践、培训和经验的积累,逐渐适应与胜任工作,但是很少反思这一过程是否有效率。为什么大学不能直接培养“职业人才”呢?这种培养目标上的错位与空缺的深层原因是教育性知识体系和教育体制发展的滞后。

  旧知识体系的惯性与教育体制发展的滞后。

我真正要探讨的是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就是目前大学的教育性知识体系和教育体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教育性知识体系”是一个关键词,它是由教材、实验、作业、参考书等根据教育理念、理论和课程安排构成的,虽然其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或增新,但是其编排原则却是由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决定的。

目前的教育性知识体系仍停留在便于传授知识和促进研究为主的阶段。而现在的教育体制又是与这种知识体系相互配合的。它们最大的弊病就是与服务社会脱节,需要大量的培训和工作实践及经验积累才能补上中间的缺环。

现在大学的教材通常是考虑三项内容,一是学术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二是便于学习和讲授.三是在研究生教材中还会有启发和示范学术研究方面的考虑。但是很少考虑、至少缺乏系统考虑教材中的知识是否有利于应用,是否适合工作需要,是否能根据需要继续创造新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更缺乏系统考虑培养学生的汲取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多维知识能力。结果是从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从掌握知识到根据需要创造新知识之间还缺少环节,存在着知识沟壑和能力沟壑,要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经过实践和培训才能补上这些缺环。显然这是低效率的。

当我们从教育性知识体系的角度再去看上面说的人才培养“目标错位和空缺”,问题就更清楚了。目前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电子学硕士、物理学博士等)所掌握的知识与职业人才(电子工程师、物理学教授等)所应该拥有的知识有很大差距,后者的知识范围分别包含却又超出了前者的专业知识。一个称职的物理学教授,不仅要具有物理学专业的学术知识,还要掌握教书育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科技伦理、课题申请、与他人和其他机构合作、同行评议等大学教师的职业知识。

国际上的应对及其局限

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发源于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由社会多方共同教育培养人才,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兴起的新职业主义,一反过去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职业训练的陈旧方式,向学生传授可迁移的、通用性强的核心技能。强调加强教育、培训与产业的联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重视个人的发展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新职业主义思潮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首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入21世纪,英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仍在继续,职业教育的范围也越来越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矛盾,在培养初、中级职业人才方面取得了成功。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实施的职业博士学位PD,则标志着新型职业人才培养从中级向高级迈进。但是总体上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没有把全面变革教育性知识体系作为出发点,而是用打补丁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此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办学理念也夸大了兴趣和个人意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能力和责任,忽视了学校引导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创业咨询师缺口15万人
市民创业活跃 机会型创业将成主流
劳务市场强买强卖自荐纸 1天可收2000元
节后招聘场连场 求职避开热行当
创建“人才型”大学全面为社会服务
粤政协委员建议吸引更多汕籍大学生回乡创业
正月里招聘扩张三成 跳槽月跳槽可要慎重
07江苏普通高校招生 三类特殊专业统考办法出台
专业考试进入倒计时 艺术生异地过年忙备考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