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靠什么成为非“一般性”的精英教育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5:57:3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0月14日下午,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山东大学参加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表示,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并语出惊人,“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6日)

  如果以是否能打,或者会打高尔夫作为评判精英的标准,那么中国的大学生,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名校学生也在少数。那又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大学都应该模仿厦门大学,建设高尔夫球场,开设高尔夫课程?这样我们的“天之娇子”不就又都成为社会的精英了吗?别说大学了,中国目前拥有10个高尔夫球场的城市也找不出几座。这毕竟是起源于西方社会贵族阶层的享受,非“一般性”的消费和体育。而高尔夫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当然也是非“一般性”的精英教育,能开设这样课程的学校也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黄金甲”名校。

  假如开设高尔夫课程,作为名校培养非“蓝领”和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的教育目标的标志,无疑也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培养精英不是以学术为标准,名校为什么又不应该以培养大师作为目标之一?如果名校不肩负学术甚至培养大师的使命,那又那名校来干什么?名校何其名也?

  教育应该开启人的理智之光,不断拨开人生迷雾,关注个人的健康和全面进步,关注社会公共福祉,把个人引向与社会的共在,超越个人的原子式生存,让个体的德行和社会的进步共赢。而今天的高等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开设正常教育外的课程使学生有一计之长,自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不仅仅是厦门大学,所有的高校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这也才是对大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所以能打上高尔夫当然是社会精英,教会未来的“精英”打高尔夫也可谓教育的一大“功劳”啊!这绝对不是讽刺。

  在笔者的陋见中,厦门大学以及为数不多的几所名校之所以总要“制造”精英论的新闻,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他们的钱比别人多,牌子比别人响亮,这无可厚非。只是我们想问一句,你们比一般高校多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资金是哪来的?不是国家财政的倾斜你们的日子不会比普通院校好到哪去,哈佛、斯坦福等享誉国际的美国顶级名校哪个是靠联邦政府的公共财政养活?人家的牛是自己一步步拼出来的,是靠自己的声誉和学术积淀换来的。

  政府给你们的资金倾斜这么多,请好好珍惜,我们的财政也应该是公共财政,不是谁家的财政。奉劝这些中国名校不要动不动大侃“精英论”,但愿你们真能多培养一些社会精英,能够培养出我们的学术大师来。这比拿钱“耍”精英实在得多,意义大得多。



相关文章


开展创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今年农高会五大看点
创业,走财务自由之路
应届生首年就业年薪近四万 金融行业年薪最高
名校靠什么成为非“一般性”的精英教育
10多位归国创业人才攻关
南京民工市场学生考研渐趋理性就业前景成关注热点
国家公务员招考争得“热烈” 吸引港生欲投考
宁波“互联创业”来南航纳贤 助伯乐海选千里马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