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面临的任务:大力推行创业教育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5:52:0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创业教育之背景


  1.创业教育的国际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冲破地缘和政治观念的束缚,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间的融合渗透产生了重大的调整、变革,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态势,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自此,创业教育作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有了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提出了“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二是赋予“就业”以新的内涵,其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填空式”就业,而是在现有岗位上顺应时代发展和岗位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开拓性的就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
  2.创业教育的国内背景
  我国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加入WTO的,现在,全国各行业正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当前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社会对传统行业劳动力需求的总量不足,出现尖锐的就业矛盾;另一方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行业及从业人员质量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适应知识经济和入世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高校创业教育之必然


  1.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大学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竞争,中华民族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体和群体,从而建构和塑造整个民族的开创性性格,以适应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这就要求高校应把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放在首位,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从现实看,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作岗位已造成冲击,未来工作岗位将越来越脱离传统的模式和要求,更多潜在的或前人未涉足的新型岗位会不断涌现,而未来的新型岗位必须由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来开拓。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而长期以来高校培养的大多是传统的就业型人才,他们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开拓事业。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
  2.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为应对WTO,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加快大众化的进程。但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困难很多,其中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有关人士预计:21世纪的失业者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如果大学生只会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不去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损失,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为高校为社会输送的大量毕业生如不能顺利就业,那么就会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创业教育之实现

  创业教育如何转变成高校的教育实践,使大学生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调整是先导
  过去我们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的被动适应。这种适应要求学生对外部环境作出削足适履般的自我调整,较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这种人才观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社会条件下,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一旦劳动力供过于求,它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将起阻碍作用。因此要及时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树立新的人才观,促使就业矛盾的缓解,否则受制约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所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2.培养体系的完善是关键
  实现创业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学生有无创造潜力,而在于高等教育是否具有创造性,在于高校的教师、科研与管理人员是否有创造性思维,能否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精神土壤。这就需要完善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
  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应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实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摈弃陈旧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以体现鼓励创新和激励创业。在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核心。优化课程设置,对课程设置实施从“刚性”向“柔性”的改革,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在创业教育中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知识结构的关键。一般来说,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专业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以及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其次要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就是将原在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设置为贯通四年全过程的创业指导课,以必修或限制选修课的形式,侧重创业综合性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取创业所需的知识。


  3.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重点
  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十分丰富,重点是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但现实中,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只是少数,之所以为数不多,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其次,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当今的大学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作贡献,就算不上是优秀的人才。同时,还要使大学生懂得,自主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而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对创业的理解应是: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4.创业能力的增强是核心
  大学生就业困难,表面上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实际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内部的问题,需要在教育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避免本科教育教学内容偏窄、偏专、偏深的倾向,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门类众多、领域广泛,每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创业素质教育内容,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科教育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它又节约了教育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渗透”,不能本末倒置,必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程内容,主要侧重创业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学习知识、生活知识、职业知识等内容的渗透。其次,要开设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构成现代学校课程的两大体系,在创业教育中,如果说学科课程在保证学生获取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的话,那么,活动课程则在学生获取综合性应用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活动课程要注重学生综合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者的知识构成;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和巩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5.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的人才缺乏严谨的科研训练,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的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的实践。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各类型的文化指导服务等;既可以加强专业内的实践,如专业实习等,还要加强专业外的实践,如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的指导;既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还能培养情感和意志,塑造人格个性,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深刻涵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各高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本月4场人才交流会 海南省人才市场今有一场
黑龙江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在见习基地"学艺"
从哲学转变开始 辞职创业前教你10堂课
大三生抢注500校域名 造“千校联盟”引风投
高校面临的任务:大力推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新视点
山东省监狱为即将刑满释放人员搭建生活康桥
就业率高 香港大学生为何不愁就业?
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