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第三章及练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1 19:51:0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下)

一、名词解释:
1. 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及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原因。
2.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3. 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
4. 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
5. 人力资本说:由凯能(Kenne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认为:高劳动生产率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即对劳动力的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
6. 研究开发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等人提出的贸易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R&.D的多寡可以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R&.D活动是影响工业品对外贸易格局与对外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提出的一种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同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对比较利益进行动态分析的理论。其核心是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贸易、投资(FDI)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8. 技术差距贸易理?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它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认为,技术也是国家的一种资源,在一定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技术差距,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9. 产业内贸易: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10.国际产品同质性:又称相同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分为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属于该类产品。
11.国际产品异质性:又称差异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1、 赫-俄模型的主要理论含义:
答:该理论把相同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提出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主要观点是:(1)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是地区间或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国家间商品交换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3)萨缪尔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2、 何谓列昂惕夫反论?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
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的贸易模式赫-俄模型相悖,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故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
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在“解谜“过程中,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诸如:基辛(Keesing)的熟练劳动说,凯能(Kennen)的人力资本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的R&.D说。
列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基于多种假设的简单抽象的赫-俄模型难以全面揭示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现象。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由弗农(Vernon)提出的该理论,运用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揭示产品从国内生产到出口、从出口转向投资(FDI)的过程、动因和条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阶段,国家间比较利益的变化如下:在第一阶段,美国等产品创新国拥有垄断优势,新产品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同时,出口到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在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竞争力逐步下降;在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并在第三国市场逐步取代创新国,经由直接投资创新国进行生产线外移;在第四阶段,产品创新国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同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具备该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梯度分工格局。
4、 产业内贸易如何量度?
答:可以用巴拉萨指数和格鲁拜尔和劳埃德指数来量度产业内贸易。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是格鲁拜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
Bj=1-|xj-mj|/xj+mj
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和M的差取绝对值。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B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Bj= 1。
例题:
某国2001年纺织服装出口100亿美元,同时进口纺织服装40亿美元,试测算该国本该国本年度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解: Bj=1-|xj-mj|/xj+mj
=1-ⅼ.100-40ⅼ. /100+40
=1-60/140
=0.57
5、 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静态分析。

相关文章


《外贸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2
俄语外贸谈判句式精选(11)
《外贸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4
十小时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讲座四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第三章及练习
外销员考试外贸外语指导:外贸日语词汇1
2002年外销员统一考试外贸英语试题与答案
十小时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讲座六
外销员考试外贸外语指导:经贸日语课堂6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