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历史——佛教对道教发展的影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55:2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在儒、释、道三家中,道教出现最晚,所以它从形成之日起,就必须要和儒、释发生关系。在汉魏两晋之际,儒家仍居独尊的地位;佛教虽立足中尚还不稳,但是它 “教”“学”一体的宗教形态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道教晚出,无论从它的组织形式还是认知水平都相当幼稚,为尽快克服自己的原始性,就必须得向儒家、特别是向佛教学习。因为佛教提供了一个宗教素质较高的样板,没有佛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道教吸取佛教渐多,始于东晋中叶以后。东晋南朝的道教变革,在充实教义和完善戒规仪式上,受到佛教很大的影响。东晋杨羲炮制《真诰》,开吸取佛教经义的先例,朱熹曾说:“《真诰·甄命篇》,却是窃佛家《四十二章经》为之。”到晋宋之际,许多新出道经,更是抄仿有加,大量佛教名词概念,如“十方”、“三业”、“三界”、“因缘”、“地狱”等都成了道教教义的术语;涅磐轮回、因果报应等佛教思想被加以改造,成为道教思想的内容。佛道生死观本有不同,正如北周释道安《二教论》所说:“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进入南朝以后,济度他人,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宗旨的《灵宝度人经》逐渐取代了主要讲修炼仙术的《灵宝五符经》和《灵定赤书真文》,成为《灵宝经》中最重要的经典。佛教的三民轮回、因缘业报之说,对道教的祸福报应思想也有影响。早期道教的《太平经》也有“承负”之说,但比之因果报应思想则显得简单浅陋,因此道教只有吸收因缘业报说,才能补己不足。例如《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假托太派遣玄一三真人来开导葛玄,“使子知有宿命先身,罪福之令之报”,“使子知魂神苦痛所从而来”。经中反复讲说:今世之果,皆由前世之因,今世若能积德行善,则来世当有富贵之报,否则,来生只能轻为下贱。宣传劝善度人、轮回业报最多的是《灵宝经》,而对灵宝经义的阐发与教授施行、对《灵宝经》的整理与结集,完成于陆修静。道教在充实发展自身教义的同时,其戒规仪式也更加完备了。晋宋之际,许多佛教戒律如《十诵律》《四方律》《僧祗律》等正值被翻译和流传。这些戒律被照搬到晋宋间问世的道教三洞四辅诸经中,其中五戒、八戒、十戒等,与佛教戒科完全相同,只是老君或元始天尊变为说戒者而已。与此同时,道教在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即道馆制度的兴起。道馆既是道士们集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他们集体生活的场所,他们之间已经划分出等级,并且师徒之间已经是纯宗教的关系了。在庙产的占有,免除政府的赋税力役和各种渠道的经济来源方面,与佛教寺院相类似,可以说,道教的宗教组织形式已经成熟了。为了使道教真正成为完备意义上的宗教而与佛教相对抗,编造神仙世界成为它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约和陆修静同时的顾欢,在和佛教徒辩论时所作《答袁粲驳夷夏论》中已吸取了佛教若干思想,论证其神仙世界的存在,他说:“神仙有死,权变之说,神仙是大化之总称,非穷妙之至名。至名无名,其有者二十七品,仙变成零点,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品极则入空寂,无为无名。若服食茄之,延寿万亿,寿尽则死,药极则枯,此修考之士,非神仙之流也。”顾欢把“神仙” 的“极品”看成是超自然的存在,故“无为无名”、“入于空寂”,而下的仙、真、神各为九品,共二十七品。到陶弘景更把这“神仙世界”的等级系统化了,他作《真灵位业图》就是专业讲神仙世界的谱系的。陶弘景编修的道教神谱《真灵位业图》作称为《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被有些学者指认为道教曼荼罗,因为它同密教的曼荼罗有类似之处。据说陶弘景在茅山立佛道二堂,隔日礼拜,曾从昙鸾大师学《观无量寿经》。在陶弘景构造神仙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融佛入道的痕迹,他在《真诰》中说:“天地间事理乃不可限,以胸臆而寻之,此幽显中都是有三部,皆相关类也。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人善为仙,仙谪之者更为人;人恶者更为鬼,鬼神者更为人。鬼法人,人法仙,循环往来,触类相通,正是隐显小小之隔也。”他认为,神仙世界、人的社会和鬼的世界是相类似的,又是相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不可逾越的,而是“小小之隔”,这一说法很可能是受到当时佛教“神不灭”和“轮回”思想的影响。他有诗曰:“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徘徊生死轮,但苦心犹豫。”他认为“灵魂不死”与“肉体成仙”都无法验证,但是,前者比后者却大大缩短了隐显之间的距离。这显然是受到佛教顿悟说的影响,所谓“顿悟成佛”就是只要有了达到成佛的觉悟,即可不必苦苦修炼,而“径登十地”,故陶弘景也说:“得道悉在方寸三里耳,不必形劳神损也。” 陶弘景不仅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而且通过《真诰》还炮制了道教的传授历史。南北朝时,佛教传法系统的著作已经出现,如北魏的《付法藏因缘传》,萧梁时僧佑的《萨婆多部相承记》等。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也必然编造自己传法的系统,这项工作由陶弘景和茅山宗一派的道士完成。《上清经》记载的传授顺序虽属编造,不过其中也有真实部分,比如陆修静确实为孙游岳之师,而陶弘景也确实理由从孙游岳,早期道教到陶弘景时可以说已经成为一影响很大的、具备了宗教各种要素的宗教团体。梁陈以后,道教就进入了另一个发展时期。早于陆修静的北魏之寇谦之是南北朝最早对三张五斗米道进行改造的士族道士。据《魏书·释老志》载:北魏神瑞二年(后秦弘始十七年,415年),他托称太上老君降临嵩山,授以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20卷,命他“宣吾新科,请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寇谦之在建设新天师道的同时,并不反对佛教,并劝崔浩不要诛灭佛教。从《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中看,寇所受佛教影响至为明显,其戒律形式当取佛教之戒律,各种诫经中取佛教之意者,有如“十善十恶”、“六尘六识”、“因缘轮转”、“读经斋戒”、“道士世尊”等。另外,他把“轮回”思想引入道教,他说:“死入地狱,若转轮精魂虫玄猪羊,而生偿罪难毕。”他还认为只靠养生不一定就能成仙,成仙之首要在于积有善功。且成仙不待外求,主要靠自己,证得大智慧,持上品大戒也可成仙,故《太上经戒》说:“故有道士,取诸我身,无求乎人;道言修身,其德乃真,斯之谓也。夫学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愿,上品大戒,无缘上仙也。”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佛教历史——印度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佛教历史——印度佛教传入藏地
中国佛教历史——佛教对道教发展的影响
中国佛教历史——原始佛教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