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是贫困山区第一发展要务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07 12:19:3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十七大报告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论述,饱含关注民生情怀、彰显执政为民理念,为我们中西部贫困地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强化了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这个第一发展要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南江县作为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边远地区于一身的农业人口大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峻落后的现实决定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与发达地区一样的模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警醒奋起,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贫困山区全面协调发展。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建设新农村,立足县情是关键。南江地处川东北,既无区位优势,又无经济优势,自然环境、发展情况差别较大,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要,避免将新农村建设运动化,更不能机械地“移植”或“翻版”其它地区的做法,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次,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前提。从根本上说,新农村建设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只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既要大力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群众积极投劳出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第三,建设新农村,理顺关系是保障。只有正确解决好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土地、农民与城镇、农民与专合(组织)、农民与政府等五大关系,才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发展思路要创新。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认真研究和发挥政府、部门和农民三个方面的作用,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首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培养新型农民,搞好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高效流转,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致富能手发挥示范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对乡镇实行“政策上放活,工作上放手,管理上放权,效果上放心”等措施,让乡镇把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其次,要发挥部门帮扶作用。政府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处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主动念好“服务经”,帮助广大农户搞规划、争政策、引项目。鼓励涉农部门积极帮助龙头企业、生产流通大户、个体私营组织、县乡农业基层站(所)组建生产、流通类型的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创造性地把离职的村干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县财政要大力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力争每年给每名在职村干部补贴一定资金,协调社险局将他们纳入农保范围,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挂钩帮扶部门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示范村予以资金帮扶,对农户室内“三改”和户居美化予以补助。第三,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要创新机制体制,认真处理好农民的权利和地位问题,放手让群众“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确保农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必须用新村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工作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用《村规民约》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新农村建设制度来巩固提高建设成果。
  三、发展措施要科学。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规律可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坚持“一张蓝图”划到底。地方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将规划建立在壮大县域域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反映地方文化特色、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之上,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使新农村建设一开始就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其次,坚持调动“三个积极性”。既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部门的“主帮”作用。要加强对农民的适用技术、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搞好乡村班子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性倾斜和扶持,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地方支持、部门帮扶和群众自筹的多方筹资体系。把握资金投向,加大落后乡镇、边远村组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变“输血”式投入为“造血”式投入;改过去行政命令集资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调动农民自主投入的积极性。第三,坚持创新“创建载体”。在充分把握县情的基础上,既要着眼长远、总体谋划,又要立足当前、寻求突破,关键是要以村组、社区为切入点,以“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创建为载体,以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坚持特色、突出实效,统一协调农业综合开发、户办工程、沼气建设、红层找水、扶贫新村等项目集中捆绑、整合利用,把有限的资金、物资用在新农村建设的“刀刃”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重点要突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校正现代化进程中“三农”“短腿”,使南江黄羊、金银花、翡翠米、山核桃等具有南江特色的山区农业成为倍受关注、更具有吸引力的现代产业,使山区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一是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尤其要把群众最盼望,要求最迫切解决的事项做为当务之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必须坚持软硬件两手抓。既有投入的不断增加,硬件的不断改善,也要不断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坚持把平常分散的活动集中起来,深入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等服务下乡进村活动,提高村民健康素质和文化素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三是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搞“一阵风”,要在研究建立资金投入、新村建设、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既要探索建立支持“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也要建立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保障。要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避免因建设新农村而增加群众负担。坚持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农民选择致富项目,确保既符合群众意愿,又要收到实效。

相关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整理大有可为
宁夏自治区两部门建立城市化发展统计监测体系
沿淮城市群是否“早产”?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简介
新农村建设是贫困山区第一发展要务
全域交通:道亦有“道”
重庆“城市一卡通”发卡已达270万张
古浪县城乡建设管理综述
城乡从“二元”到“一体”的跨越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