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诱杀”了谁?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1:10 13:18:4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到底是谁“诱杀”了谁?
李功连


  在这个世界上,和其他动物相比,人是唯一具有机智和智慧的动物。这是人们普遍坚持的观点。因此,“做一个好猎人,不仅要弹无虚发,更需机智谋略”。对猎人来说,他的机智和智慧就体现在“懂得诱杀”,“不射杀第一只猎物,而是打伤后捉住,当诱饵缚于树上,……等猎物的哀鸣声唤来同伴时,猪人才从树丛中伸出乌黑的枪管精确射杀”。而且,猎人也很清楚弱小动物群内高尚的互助精神的存在每次都能让他“满载而归。所以猎人常在归后偷偷地笑,笑那些猎物蠢不可言”。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人具有动物没有的机智和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动物被“诱杀”是必然的,在有机智和智慧的人面前,它们都不堪一击。这就是人和其他动物的命运差异,人的命运掌握在有智慧的人自己手中,而动物的命运也掌握在有智慧的人手中。所以,各行各业就有了很多像猎人一样“优秀”的人,他们不仅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且也掌握了“别人”的命运。

  当然,作为一篇小小说,这些内容显然不够,它还不具有小说的元素,缺乏故事的新奇和情节的曲折,因此也就没有了吸引力和可读性。接着作者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具体的故事。猎人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上了山。“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知道收获在即,因此山上的景物也充满了吸引力。听到鹿鸣声,“他顿时精神一振”,在林子中央的一片空地上发现了三头鹿,公鹿母鹿再加一头鹿崽。这时,猎人的机智发挥了作用,他用枪射死了鹿崽,他知道公鹿母鹿自然也会成为他的猎物。让猎人始料未及的是“四面的林子里忽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鹿鸣声,声音愈来愈大、愈来愈近”。当然这一切对猎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他因此可以收获更多的猎物,也就可以更进一步地证明他那超常的机智和智慧,所以,在猎人又射杀了一头鹿以后,“鹿群的哀鸣声在猎人听来便是一曲高亢的凯歌,嘹亮的凯歌刺激得猎人血脉亢奋不已”。但是,“猎人胸腔里燃起的熊熊激情不得不因弹药的耗尽而熄灭”。这时,对猎人来说,他的任务就只是慢慢地等待收获硕果。然而更让猎人始料未及的是鹿群的哀鸣引来了老虎,这时猎人终于醒悟了,“那群鹿在诱杀他!它们用身体耗光了子弹,那哀鸣声不仅召来了老虎而且掩盖了枪声!”但是猎人“临死也没弄明白,温顺软弱的鹿怎么会诱杀自己?”

  聪明反被聪明误!与其说是鹿诱杀了猎人,还不如说是猎人自己诱杀了自己。鹿根本不懂什么叫“诱杀”,它只懂得生命的可贵,亲情的可贵,但为了集体的生命可以抛弃个体。这一点人比不上鹿。人真是可怕的动物,欲望总是让人走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挖掘生命的限度,不断超越以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然而最终的结果总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如同那个猎人,他诱杀了鹿,最后又被自己的欲望“诱杀”,死在老虎手上,更可悲的是死在了疑问之中,至死都没有明白死亡的原因。猎人的悲惨命运向我们暗示了和谐才是世界的根本所在,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破坏了这个根本,一切都是畸形和变态。控制人的欲望是走向和谐的有效途径,否则,人只有一次次地被欲望“诱杀”而不自知,这就是《诱杀》所具有的对人性的警醒作用。这样的主题通过小说来反映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掉进“说教”的圈套。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一个猎人处理和动物的关系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新颖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读性。层层的铺垫也使文章一波三折,增加了文章的曲折和离奇,增强了可读性。



相关文章


初中文言文翻译《口技》
初中文言文翻译《三峡》
初中文言文翻译《陋室铭》
初中文言文翻译《公输》
到底是谁“诱杀”了谁?
初二学生作文写“欣赏死亡”有错吗?
“暴发”和“爆发”
十组古汉语近义词辨析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