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空气,更是智慧的震荡读----《那门是窄的---张卫平(法学)演讲?讲座实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47:5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法律广泛介入社会生活,法学专业成为热门,法学家群体日趋活跃。 江平、贺卫方、朱苏力、张卫平等法学家人气旺盛,甚至呈现明星化的倾向。

  庄子曰:“有真人而后又真知”。法学家的个人魅力既来自公众参与法律生活的热情,又与法学家注重言说与修辞、对话与交流有关。法学先天就不是一门闭门造车的学问,一个对缺乏公共关怀的法学研究者是无法想象的。法学家只有了解人的欲求,准确把握社会价值走向,才能对法律秩序的变化作出合理判断。法学智慧离不开对现实的审视、对语境的体验和对规则的敏感。言说是学者的存在方式,“道”虽然妙不可言,但是,最终还得用语言来把握。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梁启超有言:“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尽管有利益驱动和法学专业教育盲目扩大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法学家热衷于演说和讲座,为法治的推行而四处游说毕竟是一件好事情。面对公众,他们很容易调动自己的情绪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超乎世俗知识的惊人之语。

  《那门是窄的----张卫平(法学)演讲?讲座实录》一书的作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在《追求效果----对讲演的自我感受》的自序中,用了较大篇幅来谈对演讲的体会和看法:“演说不仅是空气的震荡,也是智慧的震荡。”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张卫平认为:“看似即兴的话语、随意的例子都是讲演者的‘预谋’,是讲演者长期细微观察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在法学家流畅的、近乎信口开河的法治宣示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法学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自由空间的拓展者和体验者。

  从法学家的演说中,我们首先感受到洋溢其中的自由精神。他们总是鼓动人们为权利而斗争,为利益而百般计较。法学家似乎处处在同那些怠于主张权利的人过不去,从观念、制度和法律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敲打。他们是那样地迫切:伙计,你能就这样放弃和消极对待,这不仅是你个人受委屈的事儿,更牵涉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正如达尔所说:“沉默的公民或许会成为独裁者的理想臣民,但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在张卫平的演讲实录中,我们看到,演讲现场除了演说者,几乎人人都是提问者。这种提问有口头的,更多的是内心的。法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让大家坐不住。这不仅是法学家的精神魅力在起作用,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吸引。“法治表现为制度,却生成于精神。”法学家的演说不是学术生产的现场直播版,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泛滥而平庸的学术生产和学术权力的解构。学术演说将论文制作模式压抑下的学术热情解放出来,使学者能够直截了当地讨论真问题和真学问。张卫平认为,重要的在于提出问题,因为“如果能够真正提出问题,也往往就意味着离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远了。”






  在《那门是窄的》一书中,张卫平对民事诉讼体制转型、民事诉讼契约化、证明标准的建构、法院体制的行政化、交叉询问的尴尬等问题进行了个性化思考,读来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演说中,张卫平并没有急于下结论,更多的是启发,用现代的法治理念启迪学子的心灵。我们不必指望法学家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演说中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演说却真实地显露出学者思想的优美曲线。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者都成为口才精湛的演讲家,但是,我们有资格质问那些靠挂名、剽窃获取功名利禄的学术投机者,你是否有勇气面对一双双渴求真知的眼睛?

  张卫平提醒人们,要注意提防讲演、讲座零碎、散乱的一面所带来的空疏和松软,倡导“从静止的阅读中汲取知识”,原创性的学术创造当然要靠苦思冥想式的探索和执著于现实的努力。贺卫方说:“离开了具体法治,那种宏大而高扬的法治只不过是引起空气振动的口号而已。”这种振动虽然能引发很大一阵热闹,制造一阵子喧嚣,却最终暴露出内在的苍白。

相关文章


做律师其实很简单
吕良彪:两败俱伤的"肉搏"----评天津法官殴打北京律师事件
警察讯问为什么不欢迎律师在场
鲜江临: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非理性----评法官肉搏律师
是空气,更是智慧的震荡读----《那门是窄的---张卫平(法学)演讲?讲座实录》
梁慧星:谁在曲解宪法、违反宪法?
黄世席:国外司法介入体育争议之综述
贺卫方:量化考核症结何在
梁慧星:正确认识物权法----澄清对物权法的误解和混淆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