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奎预测: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四)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30 12:20:5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陈先奎政治考前模拟8套卷(四)

一、选择题Ⅰ: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お[HJ2.3mm]

1.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受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注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

3.“本质在显现;现象就是本质”说明()

A.本质与现象是没法区别的

B.本质就是现象、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能够独立存在

D.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必然表现本质

4.“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5.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必须从其最基本的细胞开始,即()

A.剩余价值B.货币C.劳动力商品D.商品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

A.企业应拥有资产所有权B.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

C.企业应拥有宏观调控权D.企业应拥有行业管理权

7.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D.推动社会进步

8.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剩余价值率的形成B.利润率的形成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超额利润的形成

9.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根本特点是()

A.是否反帝反封建B.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C.是否站在工农兵的立场上D.是否提倡科学、民主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D.1949年《共同章程》被正式通过

1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12.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中,精神支持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1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内容的生产关系变革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以根本性体制变革为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

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分配制度改革

14.下面属于资产收益的是()

A.租金收入

B.信息咨询收入

C.提供技术的收入

D.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得到的红利、股息、利息、债息或分享分成收益

15.2006年8月,中国发布国内外第一份2004年中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在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两大类指标体系中只计算了主要的环境污染成本,但是核算出的环境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

A.2.0%B.2.5%

C.3.0%D.3.05%

16.2006年5月21日,就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并于6月3日通过了独立决议以及独立宣言的国家是()

A.塞尔维亚和黑山B.塞尔维亚

C.德涅斯特共和国D.黑山

二、选择题Ⅱ: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お[HJ2.3mm]

1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

B.精神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8.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就()

A.科学地揭示了意识产生的必然性

B.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说明意识的产生具有偶然性

D.说明意识的产生具有物质特性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

A.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提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21.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的大小同方向变化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化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D.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22.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

A.开采中的石油B.纺纱用的棉花

C.生产用的厂房D.采伐用的原始森林

23.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24.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中()

A.苏联是第一世界

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D.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25.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26.新中国建立时制定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7.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实践、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A.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8.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一初级阶段的依据在于()

A.是由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B.是由我国当前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C.是由我们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而且极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D.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29.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有()

A.调整过高收入B.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C.扩大中高收入队伍D.取缔非法收入

30.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A.转变发展观念

B.创新发展模式

C.提高发展质量

D.把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31.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管理格局是()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D.公众参与

32.2006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印度,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此举()

A.标志美国正式承认了印度的核大国地位

B.标志印度在美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正式成为核俱乐部成员国

更多资料请访问:

C.是美国核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的典型表现

D.是美国拉拢、联合印度制约中国的重大战略行动

33.中国非洲政策和西方非洲政策的重大分歧在于()

A.中国实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

B.对非洲的援助、贷款和经济贸易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

C.既在资源能源开发上进行互利合作;又努力推进非洲的经济发展

D.关注非洲的人权和反腐败问题お

三、分析题:34~38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お[HJ2.3mm]

34.

【材料1】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

【材料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产生有三条道路:(1)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2)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3)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4页

【材料3】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2)分析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4)有人借口选择论否定决定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请对此加以分析。

35.

【材料1】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材料2】

2005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材料3】

[JP3]新自由主义的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清楚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而产权初始界定清晰也就是界定到自然人,也就是“私有”,只有私有制才能带来高效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以股份制作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主要意义。

(2)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的非国民待遇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

(3)分析垄断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

(4)剖析新自由主义的产权理论并提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政策措施。

(5)分析新自由主义与和谐社会的根本分歧。

36.

【材料】

1928年中共六大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也有调整。到1931年前后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1948年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

37.

【材料1】

相对于1995年,2002年农村中的高收入人群组的收入份额有所下降,这与农村基尼系数的下降是一致的。与农村相比,城镇的高收入人群组的收入份额,虽然低一些,但却是明显上升的,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的相对收入份额提高了0.5个百分点,收入最高的5%人群组和10%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分别提高了1.5和2个百分点。

——摘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

【材料2】

就全国而言,2002年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些结果意味着富人变得更富了。

——摘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

【材料3】

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安全警戒线,是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严重信号。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解决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分悬殊问题的政策措施。

(2)分析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及与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

(3)分析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日、美对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事态时的合作的规定是:日本在提供自卫队以及民间设施、为美军运输战争物资、后勤服务等方面与美国军队进行合作;日美在收集情报、警戒监视、扫雷等方面进行合作。

——摘自《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材料2】

日本大国战略就是傍大款。日本人从几次,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一定不能挑战世界上的霸主,一定要紧跟着霸主才能给自己留下发展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傍大款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跟美国人站在一起才有好处。

——摘自新浪网

【材料3】

小泉上台以来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外交陷入孤立,招致日政界有识之士和民众的忧虑和抨击。但小泉及其身边的右翼政客却文过饰非,否认外交孤立现实,称“世界上拿靖国神社说事的只有中韩两国”。

——摘自新华网

【材料4】

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提出,中日双方应致力于建设“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胡锦涛会见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时提出发展中日关系四点意见: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第三,要扩大人员交往;第四,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摘自人民网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冷战结束后的日本大国战略。

(2)分析日美安全合作及其“亚洲北约构想”。

(3)分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4)分析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日本外交。

选做题Ⅱ

【材料】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从即日起,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年12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王允贵表示,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比汇率改革启动前的预期要好。到目前为止,GDP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海关收入、通胀率都远远好于汇率改革启动之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ィù鸢感枰换)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陈先奎政治考前模拟8套卷(四)答案

一、选择题Ⅰ:

1.D2.B3.D4.D5.D6.B7.A8.C9.B10.C11.A12.C13.B14.D15.D16.D

二、选择题Ⅱ:

17.CD18.ABD19.ABCD20.ABC21.ABD22.ABD23.BCD24.BCD25.ABCD26.ACD27.BCD28.ABCD

29.ABCD30.ABCD31.ABCD32.ABCD33.ABC

三、分析题:

34.(1)【答案要点】

①就人类的总体历史而言,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客观必然性;就具体的民族历史而言,社会发展并不是严格地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体选择性表现得非常突出。

②主体的选择性不是对社会形态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否定,选择对象只能存在于可能性空间中,可能性空间是选择活动的前提,而这个可能性空间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所决定的。主体的选择有既定的前提并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它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③片面强调决定性会导致无所作为的宿命论和固步自封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选择性又会偏离进步人类的主流价值和走向唯意志论。

ィ2)【答案要点】

①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指人类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于公正、平等、和平、自由、民主、法治等人类文明核心价值的共同选择上。

②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在于,不同民族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尽管都趋向于选择公正、平等、和平、自由、民主、法治等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只有找到实现这些核心价值的具体民族形式才能成功。

③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是某一民族可以跨越一定的历史阶段,但它的跨越不可能是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逆向的;实际上存在着社会形态及其生产力规定的跨越的限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与苏联的失败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国家的模式也是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道路遵循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果,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3)【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体现在:深化了对历史发展道路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深化了对规律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的认识;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化了对生产力最终决定,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最终决定规律的认识。

(4)【答案要点】

社会生产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的本质是客观的,是一个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是由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发展过程,是以人类已经发生的活动为前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客观的;

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又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又不是人可以任意自由选择的,是历史发展合力的结果;

任何历史活动本身是生产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

所以,不能离开选择性去谈论决定性,也不能离开决定性去谈选择性,历史决定论是历史选择论的理论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不能仅凭选择性随意改变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用历史选择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其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35.(1)【答案要点】

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公有制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国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指公有经济的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所以,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两种基本存在形式并不矛盾。

③企业的所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股份制企业体现的是资本组织形式,是企业的法律形式,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决定股份制企业的社会性质的是谁拥有控股权。

④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私”资本和资产的对立,把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企业内部找到微观的具体实现形式,深化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程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公有制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公有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促进公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公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也可以使公有经济通过控股、参股扩大控制力和影响力。

(2)【答案要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非国民待遇问题主要是指非公有制经济仍然面临着不公平的市场和政治环境。鼓励和支持非公制经济发展,必须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打破垄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必须在工商登记、依法纳税、质量标准、防伪打假、劳动管理、经营秩序等方面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切实履行合同,严禁偷税漏税和抗税,依法维护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答案要点】

①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垄断排斥竞争,它往往使垄断行业和企业丧失内在驱动力,难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和挖掘潜力,从而不利于提高全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

②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公平待遇。具体措施是:

第一,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

第二,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第三,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第四,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

第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第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4)【答案要点】

所谓产权,简单地讲就是对财产或资产的权利。从内容上来看,产权包含两种权利,财产的所有权和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等行为权利。其中,财产的所有权反映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是产权的基础。其他的权利都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常叫做财产的使用权。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新自由主义产权理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使许多人陷入“一卖就灵”、“一私就灵”、“一股就灵”的误区,国有产权的私有化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冲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出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失误。这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违背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

(5)【答案要点】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而西式教条主义主张用新自由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新自由主义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彻底的私有化,要求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这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极大误导。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新自由主义主张彻底的自由化,完全否认国家宏观调控,鼓吹以个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认为公平和自由是完全对立的,试图鼓吹“试图现实平等就可能危及自由”。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而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前提是个人主义,把个人放到最高价值的地位上,个人是最高的主宰,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体系遭受挫折。

36.【答案要点】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

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也有调整。到1931年前后,基本形成了一条比较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

③在解放战争时期,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

(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10月,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7.(1)【答案要点】

在不影响效率,不否定一部分人先富的前提下,更多地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使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具体措施是:

①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开支,提高福利补偿、扩大就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倾向。

②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调整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高收入队伍,取缔非法收入,逐渐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2)【答案要点】

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通过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达到分配公平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

目的,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公平与正义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而且所谓社会公平主要是分配公平;就是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提高低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使全体人民特别要使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设和谐社会。

②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第一,解决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以人为本”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使全体人民特别要使弱势群体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解决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措施包括扩大就业,提高社会福利补偿、增加公共开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等内容,这与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

(3)【答案要点】

①所谓效率,是指用多少活动实现多少目的的比例,即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效率通常是与资源的有效使用、有效配置联系在一起的,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资源配置过程,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效益。同时,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及体现利益关系的原则、政策、制度、行为等公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是价值判断。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效率,无法实现公平;效率又必须体现和统一于公平,在注重公平中追求效率,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取决于劳动者活动的能力,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常是由公平决定的。

③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损害社会主义公平从而影响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严重问题,使经济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开始提出,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方针,强调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在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一方面,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说明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另一方面,也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不讲效率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本质落到实处。

第二,在强调生产力的基础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调公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共富、公平、共享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38.

选做题Ⅰ:

(1)【答案要点】

谋求建立由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要修改以至抛弃日本的和平宪法,加强和发展军事力量,走军事大国道路。以日美安全合作为基础,企图建立世界政治中的日美关系,形成包括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内的以西方民主价值观为基础的“亚洲北约”,围堵遏制中国和中国争夺所谓的亚洲主导权,与美国共同主导亚太格局。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争取“入常”。

(2)【答案要点】

日美加强安全合作是一个军事同盟,它的主要目标是:联合反恐,对朝施压,制约中国,威慑俄罗斯,主宰亚太。

①日本方面主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第一,“背靠大树好乘凉”,希望通过对美示好,换取美国对自己的保护与支持。

第二,防范崛起的中国对日本未来可能造成的冲击。

第三,日本可以以支援美国为由,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包括情报搜集能力、武器研发能力、科技水平等。

②美国是将日本作为亚太地区驻军的指挥中心,主要遏制中国,还可以挟制日本;同时以日本为跳板控制亚太地区,包括在台海局势中掌握战略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主义战略。

③美日军事合作不断加深,是基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造成的。美日安全合作性质的变化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带来的影响:使台湾局势更加复杂,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海权争端的形势更加复杂,美国和日本也是介入南海争端最积极的国家。

“亚洲北约构想”

①“亚洲北约”的全称是NAATO,意思就是“北美—亚洲公约组织”,它将具有类似北约那样的组织结构,这是美国和日本一些新保守主义学者提出的构想,把原来的美日韩“铁三角联盟”同美日和美澳新南锚—北锚“铁杆联盟”串连起来,以日本为基点,经南亚诸国,直通印度,进而与北约遥相呼应,甚至形成某种联合。

②“亚洲北约”的提出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产物,违背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题,违背了多极化的国际趋势,注定是不能成功的;表明了以美国为主导建立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思想仍然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以中国为假想敌,会使逐步走向成熟的美中关系受到伤害,这不仅对中国不利,更会对美国造成相当大的战略损失。

(3)【答案要点】

①日本政府领导人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拒绝对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进行反思;日本政府一再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事实,甚至把日本鼓吹为亚洲的解放者。

②中日历史问题的形成原因:

第一,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深层次的根本原因;

第二,日本的政府领导人利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激起的民族主义,进行恶意炒作,捞取选票起了恶劣的作用;

第三,美国政府的庇护和纵容也是中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中国政府关于中日友好和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基本主张:中国政府主张要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即“以史为鉴,反省侵略,反省罪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是中国政府关于中日关系历史问题的基本主张。

④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的外交成果:

第一,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健康发展达成一致;

第二,中日双方对改善和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达成了新的共识;

第三,再次确认了坚持中日之间三个政治文件精神,就历史、台湾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第四,中日双方都同意加强领导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以带动中日友好合作全面发展。

⑤胡锦涛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四点建议:

第一,遵守三个基本文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立足全局,发展相互关系;

第二,加强在地区及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第三,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

第四,发展共同利益,促进经济交流。

(4)【答案要点】

日本坚持冷战思维,对中日关系定位存在严重误区,一方面,在经济上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利用“中国因素”助推日本经济增长,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日益扩大的世界经济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外交、军事、国防战略及其亚洲和全球战略中,又公开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战略竞争对手和“假想敌”,千方百计联合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发展,鼓吹各种“中国威胁论”,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和中国争夺所谓亚洲特别是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并且担心中美合作会影响日本在中美日大国关系中的国际地位。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

(1)宏观调控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的要求,同时对经济发展又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单纯的市场自发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面,因此必须把市场自发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汇率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表明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此一汇率制度的形成是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2)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人民币是一种货币,货币是特殊商品。是商品其价格都会围绕价值上下起伏,是商品都会有价格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一种表现。

(3)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作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世界一个基本的量度标尺,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同时在市场经济下,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形影不离”,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不仅反映商品流通的循环过程,而且反映商品流通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必然会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具体而言:

①就有利方面说,可减少贸易纠纷,降低保守主义压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减少财富流失,争取自身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国民可支配的收入,提高国民的国际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增加国家税收收入,有助于消除内部经济环节不健康因素。

②就不利方面说,这会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影响相关出口行业,并将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还会降低我国企业的利润率,从而增大就业压力,同时会增加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并影响货币政策稳定。

(4)虽然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有弊,但毕竟利大于弊,只要我们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兴利除弊,保障经济更好的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更多资料请访问:



相关文章


 陈先奎预测: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七)
 陈先奎预测: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六)
 陈先奎预测: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五)
 陈先奎预测: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四)
 陈先奎预测: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