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2)城市规划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1 18:33:4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3 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状况

  3.1 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不同步

  早在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纲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进一步强调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事实上,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不同步。①“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我国仿照前苏联的发展模式,过分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大大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城市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由1952年的12.5%增加到1957年的 15.4%;②“大跃进”至国民经济恢复期(1958-1965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完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工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海战术”,农业人口爆发性进入城市,1960年城市化水平为19.7%。1961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注重现代化的内涵建设,动员大批城镇过剩人口返回农村,1965年城市化水平下降至17.9%,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③“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当时错误地推行大规模的 “上山下乡”运动,工厂内迁,大批城市人口迁往农村,1976年城市化水平降至17.4%,这种非正常现象极大的阻碍了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由此阻碍全国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持续恶化;④ 建设“四个现代化”时期(1978-199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现代化建设曾有短暂的“洋冒进”,总的看来,城市化进程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在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一直贯彻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使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没有得到很好结合,城市化扯了现代化建设的后腿;⑤现代化城市建设时期(199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城市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力,招商引资、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评比相继拉开城市环境建设的高潮,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6]。深圳、上海按西方口径统计已率先步入现代化城市行列,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相得益彰,而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3.2 城市化水平与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地带性差异

  用全国各地区的城镇人口与总人口比例表示城市化水平,用人均GDP来粗略的反映现代化进展,对两者进行比较(见表1)。我们发现: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东部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同时表现在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发展程度也较高,其市镇非农业人口比例和人均GDP分别为 33.8%、9364元(1998年),而西部作为我国落后地区,它的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发展程度明显偏低,分别为20.7%、3838元[7][8]。但从现代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来看,东部有着较成熟的工农业发展基础,较雄厚的科技优势,较高的城市密度等,而中西部则有着较丰富的耕地、自然资源。

  4 我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构想

  (1)结合上面的分析,根据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大城市论、小城市论和中等城市论”的争论,而应注重于现代化内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9]。目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程度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程度,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总的看来农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化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发展存在着地带性差异,所以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不仅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问题,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适宜性问题。

  (2)东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其工农业生产率、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思想观念也较先进。同时,本地区设市城市和大城市多,分别占全国的44%和43%,城市设施和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绝对人口和外来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城市负荷重,以致非农人口转化压力大,旧城改造难度大。如果我们在城市化道路选择中不分析该地区特点,盲目强调本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势必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限制了先进思想在本地区的普及,由此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因此本地区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是要突出非农人口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选择的城市化道路要以保护耕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强化区域城市规划,有针对性的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大城市则在内涵建设基础上,形成有生命力的城市带、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3)中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现代化发展程度居中的地区,它的现代化发展优势有:人均耕地最为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同时其农业生产率较高,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正处于工业化的前半阶段,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考虑到工业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本区城市化已有一定的基础,城市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城市化正从发育阶段进入成长阶段。但是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地位不突出,或者城市首位度过高,缺乏承上启下的次级经济中心城市。结合现代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实际,本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在不抑制区域大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地区中心城市,形成多个中心城市组成的城市体系,以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使城市化与现代化同步发展。

  表1 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化与现代化部分指标对比(1998)

  Tab.1 The partial indicators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mong the three districts
    市镇非农人 城市密度 人均GDP 工业全员     每医生  人均
地区 口比重(%)  (个/平 (元) 劳动生产     负担人  耕地
          方公里)     率(元/人·年)数(人) (亩)
东部  33.8    2.18   9364  35484.25      579  0.78
中部  26.6    0.83   5139  26982.46      654  1.87
西部  20.7    0.26   3838  28543.54      650  1.24 
 
  资料来源 ①表中第一栏数据来自参考文献[8];②第二栏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年)》和参考文献[7]并经过整理得到;③其它各栏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7]。

  (4)西部地区是我国待|考试/大|开发地区,其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程度最低。目前该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是现有基础较差,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其工业化发展程度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不仅中小城市、小城镇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且大城市发展也显得不足,所以本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应是在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大城市,提高它的功能和实力,以带动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1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 吴永保,城市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0,(8):25-27
  5 蔚芳,城市化与现代化[J],城市问题,2001,(3):16-19
  6 顾朝林,柴彦威,蔡建明,等,中国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85-87
  7 王石生,余天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优势形势的比较分析[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京),2000,(7):12-21
  8 陆大道,刘毅,樊杰,等.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3-114
  9 胡彬,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问题[J],财经研究,2000,(8):46-51



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鞍山市人民公园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邯郸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以城乡统筹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规划师考试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1)城市规划师考试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2)城市规划师考试
资源型城市现代化转型概念性分析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辅导: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南宁市朝阳溪沿岸环境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师考试
城市规划:庄市引水入市改善环境规划城市规划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