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有目的地促使个体社会化的实践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42: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当我们把教育当作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时,就与动物的任何活动区别开了。但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等也是人类实践活动,教育与这类活动有什么区别呢?这就要探讨教育“更深刻的本质”问题。

教育活动与生产、科学、艺术等活动都是人类社会实践,但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把人类文化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精神财富,促使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因此教育本质上是传递人类文化,促使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或者说是社会本质内化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同化于社会的过程,亦即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过程。而社会生产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等等,其直接的目的在于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或精神生活资料,唯有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是社会人的再生产活动。

人自身的再生产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自然人的增殖,二是社会人的再生。这是相互联系着的统一的人类再生产的两个方面。前者属于人的物质层面,后者属于人的社会文化层面。教育直接是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再生产。没有这种再生产,人至多是“生物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就是通过教育传递人类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

教育要实现人自身的再生产,特别是要形成人的文化层面,必须通过人类文化的传递。这里所说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然作为一定阶段的教育内容,只能是依据教育目标选择人类文化总体中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是可以传递、可以学习的文化形态。现实的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现实的政治、社会道德等都只有以文化形态,即作为科学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等而被传递、被学习。这种传递与学习的过程就是把储存形态的文化,即依附于语言形式或其它物质载体的文化,转化为活跃形态的文化,即从物的载体转移到人的载体上。这也就是文化的活化过程。可见,人类文化不是通过人体遗传基因传给后代的,只能通过教育方式传递,即以语言等物质载体方式传递。由于人类文化有物质载体为依托,便不会随个体死亡而消失;此外通过语言等物质载体传递,不受亲缘关系限制,既可传给自己直系后代,也可以传给其他社会成员。作为类的产物的文化,对个体说只有通过教育传递,接受了人类文化,即文化化,才能实现社会化。

传递人类文化和促使个体社会化是同一过程两方面。传递人类文化,就是要把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的知识、经验、素质,就是社会本质内化于个体的过程;促使个体社会化也就是通过掌握人类文化成果,促使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使受教育者同化于社会。其所以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因为人与文化的形成、发展是内在一致地相互联系着的。人创造了文化,人又是文化的产物。人接受文化就是人的社会化,没有文化的传递就没有社会人的再生产,也就没有人的社会化。

有目的性是人类所有实践活动的共同特征,有目的地传递人类文化促使个体社会化是所有的教育共有的特殊本质;而所传递文化的内容不同,个体社会化的要求与性质不同,是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教育的特征。



相关文章


西安:秋季教师资格认定开始及要求
上海:申请教师资格人员须知
广州全面启动教师资格认定 八万教师准备领证
重庆:申请教师资格补修考试开始
《中学教育学》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有目的地促使个体社会化的实践
《中学教育学》认识教育本质应掌握的方法论
深圳:2005年教师资格认定11月1日起接受报名
江西: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与自考同步进行
《中学教育学》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