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学的心理过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46: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教学是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统一的过程

教学是群体的社会活动,又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统一的过程。人的心理是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教学过程的,不仅有认知因素的参与而且有各种非认知因素的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参与教学活动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仅仅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参与教学过程的还有各种非认知因素,如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认知是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中心,其它各种心理成分的参与可以促进或干扰活动的进行。

正由于各种心理成分参与教学活动,心理机能才得到发展。因此教学过程是以认知为中心的知、情、意、行统一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和发展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规律。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在人的活动中,在他的实践和理论的作品中,他的精神发展不只是被显露出来,而且被形成着……人的能力在完成自己的活动中被发展……整个有机体的相互联系的各个器官通过功能的发挥而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功能。”早在20年代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带动发展。列昂节夫进一步阐明了意识和活动统一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统一活动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正是在活动中发生着客体向主观映象的转化;同样也在活动中,主观映象转化为活动的客观产物。活动使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情绪、思维方式等等,不是由教师以灌输、转移、赠送的方式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靠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获得的。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体上有四个方面:感知的、操作的、表达的、思维的。应当充分地、积极地运用这一切活动,以促进发展。组织得好的教学活动,能对大脑产生最佳刺激,改善大脑的物质状态,并能影响身体的其他生理机能发展。

(二)以教学促发展

认识教学的心理过程,掌握活动与发展关系的原理,对指导教学工作,特别是对正确处理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关系以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可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都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要充分发挥认知因素在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方面的作用,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认知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提供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又充分发挥各种非认知因素对认知的。

2.选择适宜的教材促进整体素质的发展。内容新颖、系统性、逻辑性强、难度适当、趣味性强的教材具有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价值。教师需认真选择、精心组织。教材的内容性质不同,促进发展因素的发展;文、史、地等教材则更多地促进情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相关文章


《中学教育学》教学的认识过程
山西: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时间
《中学教育学》教学过程的概念
2006年南京市认定教师资格报名本月26日开始
《中学教育学》教学的心理过程
黑龙江:师范生教师资格开审4月开始报名
西安教师资格认定3月5日报名
北京:教师资格认定须看北京户口
《中学教育学》隐性课程的设计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