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学原则的历史概述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53:5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目标的要求、性质不同,以及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教学原则也是变化发展的。

我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孔子提到的教学要求就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又如我国古代《学记》曾提出过:“教学相长”、“豫”、“时”、“孙”、“摩”、“开而弗达”、“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唐代韩愈提出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有关学业上师生关系的见解。南宋朱熹总结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法。尽管这些仅是教育学萌芽时期的思想,但却是宝贵的教学原理,具有教学原则的意义,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到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夸美纽斯正式提出了教学原则,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的一些民主要求和进步思想;。基于“遵循自然”的思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此后许多教育家开始了对教学原则的探索。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的影响,把“遵循自然”放在首位,同时也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教育学中的地位,补充了“遵循文化”的要求。基于这样的思想,在其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总结了三十三条教学规律和原则,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该体系共分四个方面:
·有关学生、有关教学主体的教学规则,13条;
·有关教材、教学客体的教学规则,12条;
·适应外在条件、时间、地点、情况等等的教学规则3条;
·有关教师的教学规则,5条。

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40年代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对我国建国初期影响很大,该书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即“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可接受性”。在1956年的版本中又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师对班级进行集体工作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两条原则。1950—1951年《苏维埃教育学》杂志就教学原则展开了讨论,认为传统的教学原则没有共同出发点,名目繁多,彼此孤立,没有层次,不分主次,不成体系,并总结出了十条原则,基本上概括了当时苏联学者提到的各项原则,如教学的教育性、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等。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在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1979年巴班斯基在系统论指导下进行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对应教学规律提出了十条教学原则。斯卡特金等现代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社会经验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从教养、教育、发展的教学功能出发提出了具有现代特色在最近的十余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学原则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对教学原则及其研究方法问题作了专门论述。并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国内学者多数人公认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


青海为中小学教师招聘立规
《中学教育学》教学原则的历史概述
乌鲁木齐市:高中教师资格认定8日报名
《中学教育学》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