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程》第四章第三节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03:0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种师生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符合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说,它是由以下几种层面的关系而构成的。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 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师生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教育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嫌弃、厌恶,对他们的期望较低或不抱期望,学生便会从教师的表情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 ,并因此而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 它不仅可以激发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同样的话语,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情感来表达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批评,由与学生建立不同情感的教师来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 没有情感关系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有师生之间的正常的心理关系。
(三)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师生之间在学校组织中所产生的关系是一种正式关系, 但师生之间也会发生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即个人关系。它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中难于达到的师生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如师生之间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关系就是这种个人关系的表现。师生之间个人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它对于影响学生、控制教育过程有着师生间其他关系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对他的更细微、更具体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学生对教学和教育工作比较客观和真实的信息反馈。而且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还可以缩短信息沟通的流程与层次, 实现与个别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双向沟通和交往。
但是,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必须掌握分寸,如果交往过密,关系过于特殊,甚至超越了界限,就不仅无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反而会使教师无法继续工作,同时,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区分在不同场合下不同关系中师生充当的不同角色,所应遵循的不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得到健康发展。
(四)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
师生关系虽然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情境中建立的人际关系,但它从最简单的社会联系开始,直到最复杂的具有稳定的社会行为,无一不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和制约,无一不遵守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从而保持自身的伦理结构。因此,师生关系能集中反映社会伦理文化,表现为一种鲜明的道德关系。从教育和教学的特点来看,教育和教学活动自身就是一种道德活动。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师生一刻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也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调节。因此,建立健康的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成功的教育过程的重要条件。从师生关系的结构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其他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心理关系又是伴随工作关系而生成的关系, 在工作关系中, 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和联系, 工作关系也不能有效维持;个人关系是师生集体交往和关系的一种补充, 并以更为浓厚的情感色彩作用于工作关系和心理关系;道德关系使工作关系畅顺,心理关系和谐、个人关系更为正常健康,因而使师生关系表现得规范有序。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 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因而我们就必须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章


安徽启动教师资格制度
《教育学教程》第五章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重庆认定教师资格
《教育学教程》第四章第三节
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教育部:华人华侨外国公民可申请汉语教师资格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