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程》第五章第一节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02:5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蓝图。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教学中总是居于中心地位,它集中地体现各国的教育要求,举凡师资培养的规格,学校各种设施的标准,以至于行政管理的方案, 都需要围绕着如何实施课程来制定。 解决好课程编订问题, 才能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和编制通常都是由国家来规定,由教育科学工作者来编制、设计课程,形成教科书,这就容易使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课程理论与教师无关。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正确地主导教学过程,不仅要懂得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而且要正确地认识与处理教学、学习、教学内容三者的关系。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 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所谓“真正掌握教学内容”是指不只是知道教材上的内容,更要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不是只按教材上的知识结构,更要明确这些知识“应当有什么样的结构” ;不是只依照教材上知识展开的顺序进行讲授,更要把握知识自身的逻辑发展与学生认识过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只用教材上的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更要知道解决了这些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这不是“就教材讲教材”的“教材中心论者”所能做到的,总之,真正掌握教学内容,正确认识与处理教、学、教学内容的关系,就要研究课程结构和教材,懂得课程理论,这样才能跳出教材,从理论高度分析,掌握教材,在立足于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使用教材。总之,对教师而言,谈教学工作首先要研究课程问题。教师最了解学生,最了解实际,他们应当是一个自觉的课程研究者,应当成为课程研究队伍中基本的积极成员。人们对课程内涵的认识,概括起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比较权威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各级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是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获取的全部经验。这种解释是把受教育放在教学范围内所引起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 知识技能的增长、 身体素质的改善等等都包括在课程概念之内; 而且不限于课内活动, 也包括课外活动。对课程的这种理解,在我国已被广泛接受,所以 1992 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突破了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科教学活动,将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也作为活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去。所以,对课程的广义的理解已将课程视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教育内容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历史、外语等,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就是教材。
二、课程的类型
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它受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 影响课程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知识、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这三个方面。其中知识是影响课程的最基本的前提;社会要求和条件包括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方针和具体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等,对课程起决定性作用;学生方面包括需要和可能、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础、可接受性等,是决定课程的又一重要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课程 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特别是课程论观点。根据课程理论或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不同,课程类型可分为: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各学科课程,各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二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三是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 其指导思想是把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准备, 课程是为生活的准备而服务的。
这种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知识来组织,以学科作为教学活动的单位,这给教材编订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顺序就是学科知识的选择、结构、顺序,一切从学科知识体系来考虑。课程目标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标;教材的编写与审订也相应地分学科进行。从教学看,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学科课程便于教。一个学科教师,只要掌握了本学科的系统知识,便可胜任教学。第三,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科课程便于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科知识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内容,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相对简单的过程。此外,学科课程还有便于管理、便于评价等长处。正是学科课程的这些长处,使这种传统的课程设计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学科课程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断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意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 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其危害日益突出,人们深感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的区别、轻学科的联系,难以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 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 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其特点有:一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动机、需要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课程的组织不是多学科的分科并进,而是综合性的单一课程;课程顺序不考虑逻辑结构,只强调心理结 构;课程进度无严格规定,以学生的态度和兴趣的发展变化随意删定。活动课程论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即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又叫广域课程。主张实行分科教学但又要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采用合并相邻领域的学科,以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于是产生了一种综合的课程或叫广域课程,例如我国的小学“自然”就是包含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一门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其优点是比较容易结合实际生活,如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可以涉及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等科,如果设综合性的理科和社会这样的课程,就可以在综合课程中联系起来讲,而在分科课程中实施起来就有一定难度, 采用综合课程的结构还可减少课程设置中的分科数目,使教给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更加接近生活,有其越性。
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教科书的编写,编写综合性的教科书,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不可克服;另一个是师资,由于过去培养的师资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但通过培训以及改革师资培养模式,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相关文章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细则(试行)
《教育学教程》第六章第一节
《教育学教程》第五章第二节
安徽启动教师资格制度
《教育学教程》第五章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重庆认定教师资格
《教育学教程》第四章第三节
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