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51:3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3.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 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1. 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史记·绛(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2.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做是第二部《春秋》。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3. 背景资料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史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勾画出他们的真实嘴脸;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歌颂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危难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尤其是司马迁把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和项羽分别列入“世家”和“本纪”,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历代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比肩的。
《史记》的思想内容是同作者的精心构思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作为历史著作,《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被历代史家赞为“实录”。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史记》作为传记文学著作的主要特点,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语文版《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小学儿童心理学学习指导(十二)
《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家》教案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