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示例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02:1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设计思想:让学生落实从读中感悟的文言教学要求,同时多积累文言语汇,多和作者一起参与情感体验,多和师生一起参与文学评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由现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入。现在的旅游,主要为的是休闲、娱乐、观光,而柳宗元的宴游则是为了聊以忘忧。

  二、 简介写作背景。或教师代讲,或学生将查检情况向全班汇报。

  三、 通读文章,扫清字音障碍。

  四、 齐读或散读文章,直至读熟而不发涩。

  五、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参见教材分析本文结构部分。

  六、 再读文章,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体会物我两忘的境界。读后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游记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游记散文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注重对景物客观细腻地描写,同时他又将这种游记体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主观情感融合在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正好合了清朝学者王国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便是《永州八记》,本篇文章乃八记之首,可以说是柳作中山水游记的范中之范。下面拟从两方面加以赏析。

  借景抒愤。作者开篇就交代自己远贬僻处的境遇、戴罪之身的身份。何以解忧?唯有寄情山水。于是闲暇之余,便携带志同道合的同伴和仆从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其间的辛苦、专注、聊赖,岂一个字了得?!一番皮肉苦后,宴饮之乐该是最幸福的时刻吧。披草而坐,此时主仆不分,宾主无别,免却了府衙里的正襟危坐,免却了办差中的等级森严。可谓随意之至!倾壶而醉,比起小酌小饮、独酌独饮,更具豪情。可谓痛快之至!醉酒之后还能痛痛快快地沉睡一场,真真实实地好梦一回。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所有的烦恼、失意都被弃置梦外,直到觉而起不欲归。一天的生活实实在在而又飘飘悠悠,不是神仙境界胜似神仙境界,谁还会想回家呢?可以说,作者把满腔的忧愤都寄托在此了。

  天人合一。借景真能浇愁吗?非也。真能忘忧吗?亦非也。于是,冥冥之中,作者转而从自然万物里追寻一种释怀,一种了然。所以,这里的应该理解为自然。作者状物之态,是因为有感物之情,又因为触景伤情,所以物态在作者眼前就具有了幻象的质素。于是花非花,月非月,而是雾中之花,水中之月了。西山还是那座西山,可是今日之司马已非昨日之司马,历经政治变革失败的柳宗元,多多少少已经洞明点儿世事了。于是西山便生出了气势,登高望远,自然有尺幅千里的感觉了。文章说,西山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其实此时的柳宗元已经究通了天人之理,要不然,也就没有了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种始游西山的独特感受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表面上是要写西山的特立,似乎是要告诉读者:游了西山,以前游过的这么多山山水水都算白游了。实际上,我们透过文章,隐隐地看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努力从政治变革失败的阴影中逃脱的心态,一种回归自然、释怀的心态。应该说,正是这种穷天人之际的顿悟,使作者在游记散文的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成为后世之师。

第二课时

  一、将《小石潭记》与本文比较,进一步明确本文的内容和写法。

  二、再读文章,体会写作特点。读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可以以文学评论的方式展开,形式活泼些。参见教材分析写作特点部分。

  三、与《三峡》相比较,理解理解柳宗元游记散文的特点。参见写作特点部分。

  四、归纳文言实词。

  五、熟读成诵。



相关文章


《秋水》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