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师的差异与教学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49:4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重点提示
1.教师的期望差异与教师期望的一般流程
教师的期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产生的心理印象。教师按自己的心理印象行事,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这种不同的方式,必然影响到学生,并与学生的自我期望相互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经历了一系列循环事件。这一系列循环事件并非是一种单向的连贯过程,而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反馈流程,它包括七个环节。

2. 教师期望的输入和输出
教师期望的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有学生的仪表和行为;学生的一般心理环境因素,包括种族与社会阶层;学生的性别;档案材料等等。
教师期望产生教师“输出”,具体表现在按成绩、能力、智力将学生分类等。

3.教师发挥期望效应的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期望“输入”的效力过程。
(2)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期望使两者一致起来。
(3)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期望。
(4)教师期望的激励模式。

4.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效果
教师的个性包括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挫折忍受力;教师的焦虑等方面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教师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在了解学生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组织教材,设计教法,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的组织能力包括教材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班级组织能力。如果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组织能力,就会有助于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
(2)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特征方面的比较持久的倾向和姿态。教学态度既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3)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的自我意识是教师对自己的身体、活动和心理等方面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强的教师,能使个体的行为不超越社会的认可,能使个体的欲望不悖于社会的规范,也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4)教师的挫折忍受力。挫折忍受力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个体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只有挫折忍受力强的教师,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5)焦虑。焦虑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受教师原有的焦虑水平、教材难易程度和教师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属于高焦虑者,他们极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有的教师则属于低焦虑者,他们反应迟缓,不易激动。这两类教师都难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唯有焦虑达到中等程度时,才会激起教师努力改变现状而进入唤起状态,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达到教学目标。

5.教师的个性差异与学生的个性差异
师生个性特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师生心理世界。师生交往方式、教学风格与学习方式、教师课堂领导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与师生个性差异有关。

6.教师社会背景差异与学生社会态度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教师社会背景差异是导致学生态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背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活动中所处的社会氛围,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经济收入状况,社会舆论的评价,教师本人的家庭情况等等,它们影响学生的社会态度,包括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劳动态度;影响学生对集体的态度。

(二)难点内容
1.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四点建议。

(三)本章名词
挫折忍受力



相关文章


(省开)开放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要下雨了》说课设计
《“红领巾”真好》说课设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师的差异与教学
《王冕学画》说课设计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