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1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14: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课文感知:

浙江作家李森祥198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组织学生学习《台阶》的过程中,应引导其抓住全文的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是引导学生感悟整个故事,理解父亲思想性格的关键。教师应当由点到面生发出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 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教育重点:

揣摩全文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策略和方法:

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本单元讲述都是小人物平凡的经历与感受。鲁迅笔下的阿长、朱自清回忆中的慈父、杨绛文中老王……他们虽然平凡,但是我们却恰恰被他们的那份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动着,思考着。其实,现实世界的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同卑微的你我他,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爱体会,或许都会对蕴含在彼此身上的那份平庸与伟大又一种新的认识与体会,就如浙江作家李森祥笔下的那平凡的父亲……

*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讲述故事梗概,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故事梗概:

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问题组]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为什么?

4、 你如何认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教师点评指导。

[明确]

1、因为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我”的家乡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正因为如此,父亲认为自家的台阶只有三级,怕被人小看,所以,想通过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来改变自身的地位。

(教师出示投影片,补充“马斯罗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本文,父亲觉得台阶低,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2、父亲通过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材料,通过往瓦罐里塞角票的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资金。父亲就这样积累了大半辈子,“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了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3、父亲反而觉得不自在了。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的低下,父亲由此形成的自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一下子难以消除的,所以,当“我”家的台阶真的高了的时候,父亲反而无法改变原先的自卑心理,感到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4、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自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上去坐了。

*思考品味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揭示父亲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2、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4、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明确]

1、“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是全文的关键句,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地位就高,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台阶低,经济地位就低下,就会受到别人的歧视。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2、①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因为全文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以形写神。

②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可是,父亲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已经成为了习惯,因此高兴的方式也有点与众不同,感觉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3、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4、学生自主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拓展延伸

1、全文的中心事件是讲述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故事,但文中却夹杂了一些看似与中心事件无关的内容,你能找出来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宏愿劳苦了一生,但是,当新屋真的建成了,父亲却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与课文中的父亲进行比较,谈出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明确]

1、关于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这段看似多余的内容交待了如下信息:

1)交待台阶的来历,强调父亲的体壮如牛(与后文父亲闪了腰形成强烈对比。)

2)交待台阶粗糙,强调“我”家经济条件差,交待父亲建造高台阶房屋的心理原因。

3)描写“我”跳上跳下,强调“我”的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描写父亲在台阶上洗脚的情景,说明父亲终年辛劳,暗示“我”的家庭穷困。

这段内容,看似多余,实则与后面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感人故事,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凄楚与辛酸。我们在探究本文的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我们应将亿万农民的希望铭记在心,发愤图强才是!

*巩固提高

研讨与练习三

课后记: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教师的导读,学生的自主探究,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教案的特点在于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层层分析故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学法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之中。



相关文章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台阶》教学设计2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特点
《台阶》教学设计1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行道树》教学设计二
《心理学教程》:记忆表象
《行道树》教学设计一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