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_感染科疾病库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1 22:54: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白喉(diphtheria)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白喉杆菌外毒素使咽、喉、鼻等处粘膜坏死,形成假膜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病变和末梢神经麻痹。
【病原学】
白喉杆菌革兰染色阳性、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的杆菌。菌体染色不均匀,出现节段浓染或异染颗粒。排列多不规则,呈栅栏状。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4~37 。白喉杆菌能吸收亚碲酸盐、菌落呈黑色。依据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菌落和毒力的不同,白喉杆菌可分为重型、中间型和轻型;三型细菌出现的频率,各地不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亦有变化。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假白喉杆菌和类白喉杆菌的形态与白喉杆菌相似,存在于鼻咽部,但不能产生外毒素,也无致病性,辨别白喉杆菌有无毒力,可进行毒力试验。白喉杆菌在外界生活力较强,在各种物品、食品、衣服上可存活数日至数周,能耐受寒冷和干燥,在干燥的假膜中可存活3个月。可易被消毒剂杀死,用5%石炭酸或1:1000升汞各1分钟,3%甲酚皂液10 分钟、煮沸1 分钟或加热60℃ 10分钟,都可杀灭本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有传染性。不典型、轻型和鼻白喉病人,常不易被诊断和漏诊,故传播本病的危险亦较大。已有皮肤白喉传播本病的报道,值得重视。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可分为恢复期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二种,恢复期带菌者带菌时间的长短与抗菌药物使用有关外,咽白喉比鼻白喉消失快,伴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者消失慢。与白喉病人密切接触的健康人群,也都有可能成为健康带菌者,一般占人口1%~2%,流行期可多达10%~20%,这类带菌者可伴有轻度的鼻咽部病变。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亦可经玩具、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播,偶尔通过污染的牛奶、食物引起白喉流行、或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对白喉普遍易感,儿童易感性最高,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体内抗毒素量,血中抗毒素达0.01u/ml,即可免患白喉。6个月以下的婴儿,常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很少发病,1 岁以后发病率升高,15岁以后获得免疫者增多,发病又减少。近年来由于在儿童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发病率明显下降,且发病年龄有推迟现象。病后有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人对白喉易感与否可用锡克试验(schick test)测知,即用小量白喉外毒素皮内注射,然后观察皮肤反应,阳性者表不易感。人群中如果70%以上阴性,则不会发生白喉流行。近来应用间接血凝试验(spa一elisa)测定人群血清中的抗毒素,其结果与锡克试验基本一致,似可取代锡克试验。
4.流行特征 世界各地均有白喉发病,以温带地区多见,热带较少。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和初春多见,本病多为散发,亦可形成流行或爆发。
【发病机制与病理】
白喉杆菌侵入咽部粘膜后,通常在咽部粘膜表层组织内繁殖,分泌外毒素。外毒素渗入局部周围组织,产生炎症性、渗出性和坏死性反应。从渗出的液体中含有容易凝固的纤维蛋白,将炎症性细胞、粘膜坏死组织和白喉杆菌凝固在一起形成白喉假膜;假膜呈灰白色,边缘较整齐,假膜与粘膜下组织紧密粘连,不易剥脱。少数病人的病变可侵入深层组织而形成溃疡面。喉、气管及支气管的粘膜上皮具有纤毛,形成的假膜与粘膜的粘连不紧,易从表面剥脱。白喉外毒素从局部吸收后,经淋巴和血流扩散到全身各组织,与细胞结合而引起病变,其中以心肌、末梢神经、肾脏和肾上腺皮质等处较为显著。咽部的外毒素最易被吸收,扁桃体次之,喉及气管的吸收量最少。假膜越广泛,吸收的毒素量也愈大。毒素和组织结合,随时间越长结合越牢固,也就不易被抗毒素所中和。白喉杆菌停留于局部病灶,一般不进入血流。病理改变以心肌和末梢神经为显著;心肌可呈脂肪变性,玻璃样、颗粒样变性,心肌纤维断裂。心肌传导亦可受累。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髓鞘变性,神经轴肿胀,而坏死少见,故神经麻痹多能自行恢复。此外尚可发生肾脏间质性肾炎。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天,多数为2~4天。一般起病缓慢,按其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四种临床类型。咽白喉多见于成人和年长儿童,幼儿除患咽白喉外,亦常患喉、鼻白喉。
1.咽白喉 此型最为常见,约占病人数80%,中毒症状轻重与病变范围大小、治疗的早晚和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有关。按中毒症状轻重可分为:
①普通型 起病较为缓慢,有咽痛、扁桃体肿大和红肿,覆有片状假膜,可逐渐扩大,呈灰白色,边缘清楚,不易被剥脱,脱后可见出血。假膜可局限于腭弓、悬雍垂等处,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无周围软组织肿胀。全身症状有轻度或中等度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偶有恶心、呕吐。婴儿表现欠活泼、爱哭闹、常流口水等。
②轻型 局部症状轻,可有轻微咽痛,扁桃体可轻度肿大、红肿,假膜呈点状或小片状,局限于扁桃体上。也可无假膜而白喉杆菌培养阳性。全身症状轻,可不发热或低热,易诊断和漏诊。③重型 假膜范围广,可扩延到悬雍垂、腭弓、咽后壁、鼻咽及咽等处。假膜厚,呈灰白色、黄或黑色。全身中毒症状重,常有发热,热度高。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细数,严重者血压下降。
④极重型 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如重型病人,出血多因而假膜常呈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常影响呼吸及吞咽。颈淋巴结肿大,颈部软组织明显水肿,可呈“牛颈”状。全身中毒症状极明显:高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唇发绀、脉细数、血压下降,有时心脏扩大,出现心律失常、奔马律等。
2.喉白喉 发生率为20%左右,多由咽白喉向下扩展所致。少数为原发性。原发性白喉因毒素吸收较少,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喉部及声带受累以及喉部梗阻现象:粗糙的干咳、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鼻翼煽动,吸气时肋间软组织、锁骨上、剑突下凹陷。发绀、烦躁不安,如假膜延伸至气管,则呼吸困难更严重,可因假膜脱落而窒息死亡。
3.鼻白喉 此型少见,偶见于婴幼儿,多与咽白喉并存。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浆液性鼻涕。单纯的鼻前庭白喉,全身症状轻,可有微热、张口呼吸、睡眠不安、消瘦等。
4.皮肤或伤口白喉 不多见,系由皮肤或粘膜的直接或间接感染而来,本型症状不重,但病程呈慢性,且易传播白喉。
5.其他部位白喉 女孩外阴部、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都有可能发生白喉感染,但极少见。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极轻。
6.白喉带菌者 无局部和全身症状,但白喉杆菌培养和毒力试验均为阳性。带菌者锡克试验阴性。带菌易被忽视,但常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并发症】
1.心血管系统
①周围循环衰竭 疾病早期,由于毒素的作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上腺、脑下垂体受到损害,导致循环衰竭,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如同时有心肌损害则循环系统症状更加严重。
②心肌炎 毒素可损害心肌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表现为乏力、面苍白、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心音低弱、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呈低电压,有st 段和t波改变,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可因心力衰竭死亡或心肌断裂突然死亡。
2.周围神经麻痹 白喉杆菌毒素可损害运动末梢神经而造成弛缓性瘫痪,以软瘫为常见,出现鼻音,吞咽时食物呛出,悬雍垂反射消失。其次为眼肌瘫痪,出现斜视、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等。面神经亦可瘫痪,口角歪斜、脑脊液一般无异常。
3.中毒性肾病和继发感染 可出现扁桃体周围脓肿。
【实验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在(10~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
2.尿常规 可出现蛋白尿。重症者,尿蛋白明显增多,镜检有红、白细胞及管型。
3.细菌学检查 ①直接涂片镜检用盐水棉拭子直接采样涂片,以亚甲蓝或革兰染色法、(albert)染色法镜查找白喉杆菌。②细菌培养用吕氏(loeffler)血清培养基或亚碲酸钾培养基进行培养可获白喉杆菌。
4.毒素测定 分体内和体外两类:①体外法用双向琼脂扩散作琼脂平板毒力试验,对流电泳或协同凝集试验。②体内法用小鸡或豚鼠作体内中和试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对病人的预后和本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白喉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查。
1.诊断
①流行病学资料可作诊断时参考。病人多系未患过白喉及未作预防接种的易感者。有时可有接触白喉病人史。
②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咽部有典型的假膜时,应疑及咽白喉。犬样干咳、声音嘶哑或失声及吸入性呼吸困难伴有发热者,即使咽无假膜,亦应作间接喉镜检查,发现咽部有假膜者,即应考虑白喉。幼儿有鼻塞、浆液血性鼻涕,可作鼻镜检查,发现前鼻有假膜者,应考虑为鼻白喉。皮肤外伤处及其他部位粘膜有持久不愈的假膜性损害,应考虑为白喉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③细菌学检查取分泌物作涂片及培养发现白喉杆菌者,可明确诊断。毒素试验也是极重要的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
①咽白喉 应与下列疾患鉴别:
a.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高热、咽痛剧烈,局部红肿明显,扁桃体上有点状、片状灰白色渗出物,拭之易脱落。
b.鹅口疮:多见于体弱、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的婴幼儿。不发热,呈洁白样假膜,易擦脱。多位于口腔前半部,涂片及培养可发现真菌。
②咽白喉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a.急性咽炎:多由化脓细菌和病毒引起。起病急,呼吸困难常白天轻夜间重,咽部及喉部均无假膜,可作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鉴别。
b.变态反应性喉水肿:突起发热,有变态反应史,常伴有其它变态反应表现,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见效快。
③鼻白喉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a.慢性鼻炎:无血性分泌物、无假膜。
b.鼻内异物:有异物吸入史、鼻镜可见异物。
【治疗】
1.一般治疗
①休息 白喉病人应卧床休息,并发中毒性心肌炎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②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给镇静剂,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用激素治疗。
2. 病原治疗
①抗菌治疗 可抑制或杀灭白喉杆菌并缩短病程和带菌时间。首选青霉素80万~160万u 肌注,日2~4次,小儿酌减,连用7~10天。红霉素30~40mg/(kg?d),分3~4次口服,疗程同前。
②抗毒素治疗 白喉杆菌抗毒素可以中和局部和血液中的毒素,已和组织细胞结合的毒素则不能中和。因此抗毒素应用原则是:早期、一次、足量。抗毒素的剂量主要根据局部病变范围大小,中毒症状轻重、治疗早晚而定。与年龄无关。早期、轻型或中型患者可用3万~5 万u,晚期或重症患者6万~10 万u。早期、轻型患者可行肌内注射;重症患者则最好将抗毒素稀释于100~200ml葡萄糖液中于30~60分钟静脉缓慢滴入。病情中等也可以半量肌注,半量静脉缓慢滴入。静脉滴注可使血清中抗毒素迅速升高,使抗毒素迅速到达病灶部位及全身各脏器,不但可迅速中和血清中毒素,且能中和咽部的外毒素使之不再被吸收。应用抗毒素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有无注射马血清史,并做皮试。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则需用脱敏法注射,否则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用抗毒素2~3周有时会出现血清病。抗毒素注射可出现发热、过敏性休克及血清病样反应等,必须密切观察和处置。
3.并发症治疗
①喉梗阻治疗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时,除吸氧外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术后按气管切开后进行护理,注意无菌操作,随时抽吸气管分泌物,防止继发感染。病情好转,应及时拔管。
②心肌炎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外,应补充大量的维生素 和c,烦躁可给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可用泼尼松每日20~40mg,儿童1~2mg/(kg?d)。同时可用三磷酸腺苷(atp)每日20~60mg 及辅酶a50~100u,溶于葡萄糖液内滴注。有心功能不全者,可用毒毛旋花子甙k,每日0.125~0.25mg,儿童每次0.007mg/kg。
③神经麻痹治疗多可自行恢复,可用针灸治疗。
【预防】
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①隔离治疗病人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人至临床症状消炎,假膜脱落、咽拭子培养三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密切接触者也应作咽拭子培养,以便早期发现带菌者。
②带菌者处理 带菌者应隔离治疗,每日用青霉素g240~360万u,肌注,或口服四环素每日1~2g,连续7 天,至细菌连续培养7 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 对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其分泌物,可煮沸15分钟。
3.保护易感人群 为预防的重点措施。
①自动免疫 白喉类毒素常与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菌茵联用,称“百白破”,对出生后3 个月者初种“百白破”混合剂1 次,4月~5 月和1 岁半~2 岁时分别加强". 次。5 岁时复种一次精制“白破”制剂。接种后少数有过敏反应、一过性面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虚脱等。
②被动免疫 用白喉抗毒素,适于与白喉病人有密切接触和体弱多病者,使用前应作皮试,成人1000~2000u,肌注。儿童酌量,一般用1000u,保护期限2~3 周,可同时进行自动免疫。

相关文章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病_感染科疾病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感染科疾病库
化脓性脑膜炎_感染科疾病库
淋球菌感染_感染科疾病库
白喉_感染科疾病库
猩红热_感染科疾病库
百日咳_感染科疾病库
细菌性痢疾_感染科疾病库
霍乱_感染科疾病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