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文化讲演会“奥雷·舍人:中国制造”全记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2 22:01:4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时间:9月2日
录音:cnlainfo @ 100TEST
整理:Rachel @ a u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上海图书馆参加“第1回新建筑文化讲演会 奥雷Ÿ.舍人:中国制造”。

本次活动是由文筑国际主办、株式会社a u和株式会社新建筑共同举办,海上海和新文化地产研究中心协办的。活动还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吉博力、耀皮玻璃、卜内门太古漆油、轩尼诗X.O干邑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各位嘉宾、协助单位、企业、媒体以及向提供场地的上海图书馆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筑国际,是一个专业从事建筑出版、建筑文化交流的公司。一直以来,为向中国引进世界一流的建筑资讯不遗余力。文筑国际拥有《a u》与《El Croquis》两大世界顶尖建筑杂志的中文版,在宁波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紧密合作下,出品了大量建筑类的出版物。同时,文筑国际还举办建筑领域的讲演会、展览与酒会等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新建筑文化讲演会,作为世界“新建筑讲演会”在中国的延伸,它是文筑国际与株式会社a u和株式会社新建筑共同举办和运营的文化事业,邀请活跃于世界一流的建筑家们来到中国讲述他们先进的建筑理念和设计手法。首回讲演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CCTV总部大楼项目的总负责人奥雷Ÿ.舍人先生为我们作现场演讲。
在这之前,文筑国际曾举办“第53回新建筑讲演会Ÿ.安藤忠雄”和2005年1月“第56回新建筑讲演会 伊东丰雄——超越现代主义建筑” ,社会反响热烈,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另外,文筑国际将于年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安藤忠雄全球巡展中国展,为期一个半月,届时将邀请安藤忠雄亲赴上海作演讲。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特意邀请来为本次讲演会助阵的三位嘉宾,他们是日本《a u》社长吉田信之先生荷兰领事Linscheer先生、东设计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先生、CCTV项目总部大楼项目经理姚东梅女士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还有就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文筑国际总经理马卫东先生。

首先,我们有请《a u》社长吉田信之(Nobuyuki Yoshida)先生为我们致辞!

吉田信之:
各位大家好,我是a u的吉田信之,CCTV中文版的出版我表示祝贺,出版了CCTV中文版的文筑国际对我们来说是在中国非常重要的合伙公司,能跟文筑国际在中国一起展开事业,我是感到非常荣幸,也很重视。同时为了纪念中文版的出版,我们邀请了OMA的奥雷。舍人先生作为讲演嘉宾。我谨代表主办方,表示对Ole的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我们众多的赞助商和协办方,衷心地表示感谢。这本杂志的出版过程中,对我印象很深的事情,我想简单讲一下。我们a u以前一共出版的OMA的专辑一共是3次,当然对于库哈斯来说或者对于OMA来说,他们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个项目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我们杂志的编辑过程中,我们觉得CCTV项目对OMA对库哈斯来说,可能是他们倾注了最多的热情、倾注了最多的精力的一个项目。那么对中国来说,CCTV这个项目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因为它的业主和它的影响力,再加上做这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师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两者结合在一起,我相信将来对世人会有一个很大的启迪或者说冲击力,这么一个有影响力、这么一个重要的项目我们能通过我们的中文版很专业地表达出来,真的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从今以后,也请大家对我们a u、对文筑国际、对我的合伙人马卫东多多关照。谢谢各位。

主持人:
感谢吉田信之先生的精彩致辞,下面我们有请荷兰驻上海副总领事为我们致辞。

荷兰副总领事Linscheer: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叫林似海,我是荷兰副总领事。三周之前来到上海这个代表中国金融、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城市,非常高兴,也非常高兴能来参加奥雷。舍人的这个关于CCTV项目的讲座,他会向大家详细讲述有关中央电视台的这个项目。今天的主办方告诉我,今天这个讲座是新建筑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一次,这个讲座是由文筑国际主办,株式会社a u和株式会社新建筑共同主办的,我认为这个讲座在上海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上海也是建筑的一个中心,它在07年将会有世界最高楼,世界金融中心建成。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其中Ole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OMA这三个字母代表的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其总部在鹿特丹,鹿特丹和上海是友好城市,已有25年的历史。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1975年由普立兹奖得主库哈斯先生创建的,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纽约和北京都有分部,来处理不同的项目,奥雷。舍人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4个合伙人之一,在瑞士的洛桑、德国的卡尔斯鲁厄以及伦敦的AA受过教育,奥雷。舍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有国际项目经验的建筑设计师,他于1995年加入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于2002年成为事务所合伙人。除了其他的项目之外,奥雷也负责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设计。据我所知,新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将会包括行政办公、新闻节目制作以及电视制作的所有功能。女士们,先生们,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参加奥雷先生关于CCTV大楼的讲解,其中他会解答大家很多关于这个项目的谜团,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领事先生为我们致辞,同时也感谢姚女士为此次讲演会担任翻译。接下来,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华东设计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先生为我们致辞。

汪孝安:
大家下午好,一会儿来自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奥雷。舍人先生将介绍OMA以及OMA的作品。作为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作为OMA中央电视台项目中国的合作方,应主办方的邀请,由我作简要发言。第一感谢文筑国际和a u给大家创造了一个这样进行建筑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建筑的多重性,所以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因此我们认为交流活动尤其重要。最近a u出版了好几本中文版的杂志,另外也举办了一系列的建筑学术的交流活动,我觉得这个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给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建筑思想的一个平台,首先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我们和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中央电视台这个项目已经有了近三年的合作,所以我也想表达我对它的感受。荷兰大都会事务所是以库哈斯为代表的明星制的事务所,他呢是比较鼓励建筑师积极地互相交流,我觉得更可以把它看作流动的建筑师交流平台,他们鼓励在事务所内和在建筑师之间有很多思想的碰撞,很多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他们都为了某一个项目走到一起,为一个项目进行创造方面的探讨,OMA在中国做项目也希望中国的建筑师尽可能多的参与,华东设计院在进行CCTV项目中派了有十几位建筑师和工程师到OMA在鹿特丹的总部工作了一年,为方案的初步设计和OMA的建筑师一同工作,同样的在北京进行施工图的阶段,又有很多OMA的建筑师和华东设计院的建筑师在一起工作,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现在看到雷姆。库哈斯等一些前卫的欧洲设计师他们有一些很前卫的作品在中国的建筑师和受众中引起了很多反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事务所的作品产生的背后有非常强大的社会性的技术支持,这是我觉得西方设计师有着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觉得非常专业化、社会性的技术支持对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期待将来中国也会有非常多的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对建筑师提供。

另外,我觉得西方的建筑师我们接触下来也是非常敬业的,OMA的奥雷。舍人先生本身就是一名精明能干、严谨的建筑师,在复杂的中央电视台项目中,做了非常仔细的工作,和华东设计院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正在努力解决存在于项目之中非常困难的工作,
第三,我简单介绍一下奥雷待会儿要讲的中央电视台项目,我讲一下自己的观点,由于中央电视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个项目引起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争论也很多。我觉得中央电视台项目是一个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城市,特定的业主,特定的项目所产生的特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也可能是后无来者的的一个项目,所以有很大的特殊性。正因为它的特殊性,它不具有非常普遍的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我们看待这个项目,我们不必要把它看成是建筑新时代的到来,也不必要去指责它去批评它。我们作为设计的合作方,我们现在要做得是努力完成它,将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到项目中感受的机会。我想说的就这些,谢谢大家。同时预祝奥雷先生的讲座圆满地成功。

主持人:
非常感谢所有嘉宾们的精彩致辞。接下来,相信大家也期待已久,我们将邀请今天讲演会的主角奥雷舍人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演讲。同时,非常荣幸地邀请姚东梅女士担任讲演的翻译。

奥雷·舍人:
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们来这里为大家做讲座。非常感谢之前的三位发言嘉宾。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天首次有机会来介绍我们的项目、思考和工作。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历史,这和我们的项目密切相关。我们公司起始于1978年,雷姆库哈斯写了《癫狂的纽约》一书,它对城市与摩天楼作了思考,并表明摩天楼是城市生活的孵化器。1995年我们出了第二本书《小、中、大、超大》,可以看到我们公司在欧洲、美国、亚洲早期的项目,思考的多而建成的少。在此后的10年中,公司在世界各地建成的项目逐渐增多,图中红色的方块表示在建的项目。事实上,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和公司后来进来的一批新人力量相关,他们后来成为了合伙人。

两年前我们建成了芝加哥理工大学中心,今年是西雅图的公共图书馆,柏林的荷兰大使馆,葡萄牙的音乐厅,韩国的文化中心以及普拉达的两处旗舰店,一个在纽约,一个在洛杉矶。在洛杉矶的普拉达旗舰店是一个临街的建筑,几乎没有立面,没有公共空间到商业空间的一个过渡。落成典礼上,大批的人在门口尖叫,但这并不是为建筑喝彩。建筑在此时成为背景消失在人们的眼中。2003年末我们出版了另一本书《content》,书不仅总结了我们10年来的工作,而且对社会和建筑以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可以看到,建筑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变成了经济以及其他政治因素的注解。图中红线代表的是道琼斯指数的升降,这本像杂志一样的书展现了全球化的现象,其背后暗示的是以人民币和美元引导的全球化的经济现象。在西方,20世纪90年代是私有化的时代,政府资金匮乏和权利丧失,一些公共的文化设施和机构从由政府监护和提供,落到了私人开发商的手里。这意味着像图书馆、美术馆这样的公共设施,开始由私人企业来监管,而城市的主要结构也为私人所拥有。这本杂志讲述了建筑服务于政治、经济,处于从属地位的这样一种情况。在2002年早期,OMA被邀请参加了两个竞赛,一个是世贸中心的重建,另一个是CCTV项目。那么公司要作出一个决策,这也是对未来的一个选择。一个是恐怖主义灾难的政治后果,另一个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主办,这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激动人心的景象,我们决定参加中国的项目。在西方社会,一切为金钱、金融所控制,在中国则有所不同,整个国家、政府是强有力的。同时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很难预测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期。许多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复杂的历史。我出生于德国,德国在历史上有东德和西德之分。1989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东德和西德合并,那是和平统一、非常感人的时刻;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期,东德完全投降向西德屈服。同时人们也在反思,完全放弃是不是就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吸收因为分离带来的结果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据我观察,在中国的发展它有不同的方式,它是逐渐化解而不是完全放弃的。

北京的中心是紫禁城,紫禁城的周围是城市的中心,四合院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特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很多四合院改成工厂以适应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在1958、1959年,北京十大建筑建成,每栋建筑都有10万平方米,这种超大的尺度几乎都是在一年内完成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现在的建设速度并不是新出现的,以前也曾经有过。可以说,十大建筑是北京新时代到来的标志,这十大建筑无论从技术还是建造风格都受了苏联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建筑理念和技术上的中外合作已有先例。80年代北京环线向外扩张,以缓解人口的增长。随着城市的扩展,一环路不断向外扩展,1993年是三环路,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环扩展到了六环、七环,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扩展的迅速程度。当我们到达北京时,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城市里做建筑设计,如何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城市里盖房子。在这个城市里,老的城市肌理“胡同”与新的城市尺度形成鲜明对比。那么这个交通部大楼是在我们开始CCTV项目前5年建成的,它是中国特色建筑的代表。当时西方提供对未来展望的建筑就是国家大剧院。

现有的中央电视台台址在城市的西面,新台址沿中轴线对称,并渐渐转到城市的东面。中央商务区是北京城规部门规划的新的商务中心,体现着北京的新貌。未来将成为城市中心的20公顷的地段,原来是摩托生产工厂。当我们开始此项目时,面对着一大片空地以及高楼集结的中央商务区,我们意识到这不仅是个中央电视台的项目,而且它与摩天楼的概念相关联。虽然《癫狂的纽约》是OMA的起因,立面有很多关于摩天楼的阐述,但我们在CCTV项目之前并没有设计过摩天楼。在接受项目前,我们问自己该如何设计这个摩天楼以适应这个时代。摩天楼起始于100多年前,纽约是大量炮制摩天楼的一个城市。在曼哈顿岛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段,摩天楼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集结的摩天楼在曼哈顿容纳了多种功能,并且激活了大都会城市生活的内涵。今天我们看到的摩天楼已经有所不同,它们变得空洞,成为开发商最大化开发土地获取利润的一种工具。摩天楼下面几层可能是商店,和城市有一定的关联,但其他楼层却和城市脱离地很远。这种摩天楼缺乏特性,从四个立面看都差不多,而且都是针状造型,只有顶部装饰稍有区别。比如在顶部做朵花的造型。我们做这个项目时也是一个特殊时期,这时亚洲的摩天楼总数已经超过了欧洲,亚洲通过摩天楼来显示它的经济实力;而西方在这时已经停止了摩天楼的思考,西方最后一本关于摩天楼的书是在70年代的时候。和其他西方建筑师向中国输入建筑不同,我们希望重新思考、重新创造摩天楼。这样的摩天楼将和城市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央电视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媒体中心,它现在有15个频道,未来将有250个频道向世界播放。我们的项目任务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筑有1/4的功能要服务于公众。现在的建筑是一个由围墙围合而成的基地,未来有很大一部分将向公众开放,这一特点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激动,我们的理念在设计中体现了出来。我们将任务书要求的功能组合在两栋楼中,其中CCTV是电视转播、新闻制播的功能大楼,TVCC(电视文化中心)则具有对外的功能,它百分之百是向公众开放的。

在世界其它地方,电视台机构往往是一种分散的形态,演播制作厅往往在边远的工业建筑集结的地区,行政办公在商务区,最有创造力的则在最时髦的地区。媒体时代通信的便利性更强化了这种分离。由于空间的分离,人们对电视制作缺乏了解,无法全面了解这么一个实体的工作流程。我们设计的CCTV是连续的空间网状筒体结构,包含了电视制作、办公、新闻制播等所有的功能,这张轴测图表示了特殊理念的空间容纳,而不是简单的普通建筑楼层的重复,它像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结构。它有一个环状的公共交通流线,在这个环状中,它把所有的功能以民主的平等的方式集结起来。它是一个强调协作,强调共同工作的环境,而不是互相分离,这有点像人的手和脑,互相调配协作。在这个环路里,分部着各种公共空间,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增进个部门的联系。这幢建筑物最高处不是高层主管办公区域,而是员工论坛。这栋建筑的尺度是空前的,里面有10,000人工作,还会有几千名的访客,这栋建筑物体现了《小、中、大、超大》这本书中强调的大的概念,也强调了不同人之间的合作,建筑强调协作的理念,实际上也对建筑提出了新的概念。在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形成的环路以外,它还有另外的一条环路,是给游客准备的。这条参观流线,使参观者看到各个主要部分:演播室、节目制作过程、并体验整个电视制作的流程。在建筑37、38层有个大的瞭望平台,观众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建筑尺度大到这种程度,它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结构,也容纳了城市相关的其他功能。整个大楼门厅有14,000多人往来,从建筑上不能简单地将它处理成普通的建筑中庭。入口大厅有三层,从庆典广场进来是1层,在桥那个地方是地下一层,和停车场相连,最下边是地下三层和城市地铁相连。垂直交通的电梯系统图类似于城市的地铁系统图,我们设计了这一垂直系统,它包括单厢桥体和双厢桥体两种类型,以最佳组合和最高效率来运输大楼的所有人员。垂直系统将公共空间和公众大堂联系起来,让所有重要的空间都能轻易到达。

另一个需要谈的就是建筑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抽象来看整体建筑就像一个G形的结构,如果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建筑只是简单地用G形结构来支撑,我们认为并不是很合适,我们在寻找一个连续环状的结构体系来表达这个建筑的设计意图。建筑结构是一个菱形的网状连续空间筒体。通过这个结构,将重力等各种受力传达到地面,我们首先以10×10菱形网状结构强加于建筑形体之上,然后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图所示的红色部分是受力大的地方。习惯上,受力大的地方,用尺寸大的结构杆件,受力小的地方用小的,这样会造成将来钢结构尺寸的变化非常多。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向入手,假设所有地方的结构元素尺度相同,在受力小的地方把杆件拆除,在受力大的地方加密杆件。结果是看起来很没有理性,但实际上它是对结构设计的忠实体现而延伸出来的一种图案。整体结构体系经过了非常仔细的研究。阿乐普结构工程师和华东设计院结构工程师共同的努力工作,这个结构的造型比较独特,但是刚才这张图是我们对它每个平米的钢用量的一个分析,其中结果可以看到,从整个用钢量上看,那个邻居建筑的用钢量是我们的一倍。整个项目不仅来自于设计团队,也来自于全国各地知名的专家。这个照片是当时13位国内最著名的结构专家进行的结构评审会。2004年1月,我们通过了专家评审会,我们的结构被证明是完全安全可行的。实际上这个结构评审会是通过数年数月艰苦努力工作的结果。这可以看到一个对结构受力的分析,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结构模型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反应,各种不同的反应。有时候是在点头说行,有时候是在摇头说有问题,但是有时候又是非常自信地在跳舞。大家看到的是结构受力分析的一个抽象体现。上星期天,我们成功地通过了震动平台实验。这个模型是一个铜的模型,重8吨,64米高。这个实验不仅包含了普通地震情况下的反应,也测试了2500年一遇的地震下建筑的反应。测试结果证实,这栋建筑是可以在这种地震下巍然屹立的。在结构设计这个工作上,设计师投入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10,000多个杆件的受力都在不同情况下作了详细的分析,在可见性的研究中,在将来建造顶部将两个塔楼相连接的时候应该在凌晨,在凌晨6点钟是整个建筑释放热量最大,整个建筑温度最低。这个时候连接,将来结构的受力变形是最小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超前未有的密切合作。

我们把这个称为雾北京,可以看到北京很多时候并不是阳光明媚的天气,在这种浓雾之中呢,北京的建筑看起来都很不诱人,看起来效果最好的是那些正在建设中的建筑,这种绿色的临时施工构架的尼龙维护网在灰色的雾中显得很醒目。通过对城市周围建筑外立面的分析,将来CCTV应该是这种金属质感的图案,在室内往外看应该是完全透明的,那么我们也在研究把金属网和玻璃结合起来以达到这种视觉效果。从外面看起来,外表的的斜撑结构斜切进外皮,形成大小不等的菱形,所以我们也在想象这栋建筑将来建成之后在各种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视觉效果,在这种灰蒙蒙的天气的时候只有这种斜撑的韵律会有可读性或者这栋建筑整体会给人一种金属的质感,我们也在思考这栋建筑本身作为媒体的大楼,是不是可以通过立面丰富的表情来表达大楼本身的性质。在这张关于高楼的比较图中,(我们的CCTV不是很清楚,在埃菲尔铁塔的旁边,第四个图案)它不是在追求一种高度,而是在追求一种摩天楼的新形态。

在这个地段上是两栋建筑CCTV和TVCC(电视文化中心)。CCTV是一栋非常强有力、非常几何性、非常严谨的建筑。那么在TVCC的设计中,我们强调这么一种弱的形态,以强调CCTV的强,以形成一种反差。我们一开始的时候用一种非常直接简单的方法入手,把建筑需要容纳的功能按照一定的体量垂直罗列起来,这个照片不太清楚,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它是有一个不规则的外形包裹起来的不规则的方盒子。TVCC的建筑面积为10万平米,它包含了剧场、新闻发布会、数码影院、录音室和五星级酒店等向公众开放的功能。南立面的客房是一种非常灵活、规则的排列,南立面有独特的风格,每个房间都能看到CCTV,也能看到城市,在室内有100多米高的中庭。这是酒店大堂,展示了一些室内空间的效果。

另外一个特别有特点的空间是一个能容纳1,500人的剧场,在电视文化中心的剧场是一个结合传统的剧场形式,又能容纳电视剧场的新的形式。那就像我们今天的一样,传统的剧场会有一层是主要的观众席,因为空间不够,二层平台用来容纳更多的观众。在这个剧场中,我们独特之处是建立了一个平台,把所有观众的交流都建立在二楼的平台上,可以在图中看到,红色部分是升起来的平台,这样一层就完全自由了,从入口直接走到舞台的部分,在剧场里不仅可以上演传统的剧目,由于地面层的完全贯通和自由,也可以举办花车的游行,因为完全没有座椅的阻挡,可以灵活布置各种活动,平整的地面也可以使电视制作的录影机在地面自由地移动,来适配电视转播的需求,刚才这张图上是空间构成的思路,其功能性方盒子完全漂浮在景观所形成的这张图上。我们采用了罗马皮拉内西先生画的城市图案,把这个图案在基地上全部铺满,由于整个建筑的功能都集中在东面的两幢楼里,这样地段的西面可以空出来,形成媒体公园,可以更多地体现建筑的公共性。马皮拉内的这个图案为整个基地增加了一种细致的尺度感,有些地方是公园,有些地方是硬质铺地。那么也有可能在媒体公园有成为室外活动的空间,然后也可以进行室内的拍摄,还可以接纳各种公众的活动。

北京在这样一个非常快的现代化进程中,那么和很多现代化进程一样,它不仅意味着建成,也意味着拆除旧的东西。在我们建设CCTV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审视这个城市,也在思考北京旧城的肌理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研究了城市保护的历史,它是一个源于欧洲的概念,可以看到源于法国的城市保护从1790年开始,之后100年有一个很缓慢的进程。整个城市保护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概念也在变化,它从保护古建筑的纪念物开始到现在比如景观、高速公路等也保护,它的概念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展,它的尺度也从小的尺度扩展到越来越大的尺度,最近关于保护的概念,甚至到了阿波罗登11号登月着陆地点的保护。有关保护概念最关键的就是时间的概念。在1882年,概念中的保护就是保护公元前200年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进,保护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它所定义的类型更丰富,现在25年前的东西可能也需要保护。保护的概念很有意思,和每一代人之间的关系有关,往往就是说祖父那代的东西是需要保护的,父母这一代是不需要保护的。比如说,在西方八十年代的东西看起来是错误的东西。保护的概念就是说东西要老到一定程度,老掉了牙才能保护的话,就是说,到了值得保护的状态的时候,它已经被毁了。那么在看北京城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天安门附近这些新建的建筑。我们建议从建筑保护的角度,把它和时间分开,而和类型结合起来,某一种类型是对某一个历史时期非常重要的需要保护。这样的话,概念扩展了,它可能是住宅、公共建筑也可能是某一个巨大活动或者场面的发生地,以北京为例来分析,在北京的一角切入,录制、记录每一个地块发生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空间的重要性。那么这样不单是从美学或者价值角度来考虑这个保护的问题,而是从纵观这个城市,从它的这个历史和文脉的角度来考虑如何保护这个城市。

在我们CCTV的项目上,我们已经和华东设计院合作了3年的时间,这3年也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工作强度最高的时期,可以看到这张照片是我们每个团队的人的国籍,可以看到,它强调的是合作,密切配合的过程,它不是荷兰的设计,或者外国建筑师的西方的设计作品,它是中国和国际团队密切合作,把生命和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完全融入的一个过程。就像汪孝安汪总一开始说的一样,项目一开始,华东设计院有十多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设备工程师到荷兰和我们一起工作,现在在施工图阶段,我们有15位建筑师到北京。。和华东设计院一起并肩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密切配合的一个过程。我想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我们得到了这么一个决策,我们希望今年年底之前在北京建一个分公司,这样可以负责整个中国的项目。

去年9月份,CCTV项目的开工典礼终于开始了,从那之后,建设的进程就迅速地展开,现在工地的进度情况可以向大家汇报一下,在CCTV这栋楼下有1260根桩,现在已全部打完,现在准备做底下城台,TVCC的桩基也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做底下基础工作的工程。建筑会在08年投入使用。

“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是我们在北汽摩参观地段的时候,在北汽摩的一个工厂里看到的牌子,至今为止呢这个标语还是令我们记忆犹新,因为它确实非常有哲理,谢谢大家!1

相关文章


谁在规划城市?“权力审美”是对城市的一种破坏
陈文茜解码大剧院
广州图书馆新馆设计竞赛9号方案中标
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各奖项揭晓
新建筑文化讲演会“奥雷·舍人:中国制造”全记录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 彰显“以人为本”
国内首个风水班争论中开学 记者暗访民间风水师
房产网站上关于风水的对话
“广州第一楼”西塔花落越秀城建:绝不会烂尾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