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蟾酥执业药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27 17:32:1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id="yao" class="ming">

  【别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英文】ToadVenom

  【拉丁】VeneumBufonis

  【商品名】片蟾酥(又名片酥),团蟾酥(又名团酥、棋子酥),蟾酥

  【处方名】蟾酥、虫酥、酒蟾酥、奶蟾酥。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心经。

  【功效】消肿止痛,解毒辟秽。

  【考证】  本品始载于《药性论》,原各蟾酥眉脂。《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云:“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单(纸)上,入药用。”《纲目》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简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篱刮下,面和成块,干之。”根据以上记载蟾酥的采制方法以及蟾酥之性状,与现今蟾酥一致。

  【药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ra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近缘种的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汁加工而成。

  【形态】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眼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后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之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变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掌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跖突略大于外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主产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销全国并出口。团蟾酥主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辽宁、湖北、新疆也产;片蟾酥主产于江苏镇江、泰兴、吴县及浙江萧山、绍兴。

  【采收】每年夏、秋季(5~8月)为取酥季节。将捕获到的蟾蜍用水洗净体表,晾干。用金属夹从耳后腺及身体上的大小疣粒取酥,每只可取0.05~0.06g鲜浆。取酥方法如下:1.挤浆法:一手握住蟾蜍,另一只手用特制的金属夹挤耳后腺,将乳白色的浆液挤到容器内,力量要适度,不要挤出血液或损伤皮肤,引起发炎,溃疡。操作得当可每星期挤1次。2.刮浆法:用手握住蟾蜍,头朝下,另一只手用竹夹钳或铜镊在蟾蜍耳后腺上刮取白色浆液,放入容器中。1~2次即可刮净。无论挤浆或者刮浆之后,需注意将蟾蜍放置在干净的陆地上或器具上,切忌放入水中或污染之处,否则易引起耳后腺发炎,造成蟾蜍死亡。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挤出并收集好的蟾蜍液要用80~100目铜丝筛或60~80目尼龙丝筛过滤,也可加入15%清洁水或乙醇稀释后再过滤,经脱水或脱乙醇后,再放入60℃烘箱内烘干,干燥后的成品酥要用密封缸保存。用牛皮纸包好,防止吸潮。各地产区制酥形式有不同的传统:大致有“棋(圆)酥”、“饼酥”和“片酥”之分。皆为不同形式,大小不同的薄片。

  【炮制】多于夏、秋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或放入缸中,用竹丝搅动刺激或用蒜、胡椒等物塞入其口,使刺激而分泌白浆,用竹刀刮下。将收集的白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为“团蟾酥”;或将白浆直接涂在箬竹叶或玻璃板上晒干,为“片蟾酥”,质量较佳。

  酒蟾酥:取蟾酥块捣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债。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职出置盆中,放通风洁净处隙干,碾成细粉。(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

  乳蟾酥:系用鲜牛奶浸渍,制法同上。但夏季炎热时不宜采用,因易于酸败。(每蟾酥10斤,用鲜牛奶20斤)

  【商品情况】

  【药材特征】  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薄片状。棕褐色,薄片状者对光透视为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薄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

  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成乳白色隆起者为佳。

  【应用】1.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蟾酥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之功,故可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则昏厥之证,常与麝香、丁香、苍术等配伍,如蟾酥丸。

  2.用于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本品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作用,外用、内服皆有良效。用治恶疮肿毒、痈疽疗疮等症,以之与雄黄、枯矾、朱砂等配伍,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白汤下,甚效,如《外科正宗》蟾酥丸。治疗烂喉丹痧、喉风、乳蛾及咽喉肿痛,常与牛黄、雄黄、冰片等配伍,如六神丸。

  3.近年用蟾酥治疗各种癌肿,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如用治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内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临床亦用于呼吸、循环衰竭,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压作用,并有显著的兴奋呼吸作用。

  【用量】0.01-0.03g

  【禁忌】外用不可入目,孕妇禁服。内服宜慎,过量可引起口唇发麻、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昏目糊、胸闷心悸、嗜睡多汗,甚则昏迷等毒副反应。

  【附方】

  1.治疔肿蟾酥一枚,为末,以白面和黄丹,丸如麦颗状。针破患处,以一粒纳之。(《济生方》蟾酥丹)

  2.治内疔蟾酥,取时用桑叶一小钱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阴干用。病势重者用二粒,轻者用一粒,置病人舌上噙化,化后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再用雄黄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脏腑利数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3.治发背痛疽,无名肿毒,恶毒疔疮蟾酥二钱,血竭二钱,蜗牛二十个(瓦上焙干,肉壳俱用),铜绿二分半(与上三味同研),枯白矾一钱,轻粉二钱(二味同研),朱砂三钱(研细,留一钱为衣)。上为细末,用人乳汁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捣葱二根令烂,裹药丸在内吞下,热酒送之。(《古今医鉴》化生丸)

  4.治疮疡焮肿木硬蟾酥、麝香各一钱。各同研极细,以儿乳汁调如泥,入磁合内盛,干,不妨。每用少许于肿处,更以膏药敷之,毒气自出,不能为疮,虽有疮亦轻。(《保命集》针头散)

  5.治一切皮肉不变,漫肿无头,肿毒疔毒京墨一两,蟾酥、胆矾、血竭各三钱,朱砂二钱,麝香一钱五分。上为末,用凉水调成锭。凉水磨如墨,以笔蘸药涂之。(《外科大成》离宫锭子)

  6.治一切恶疮蟾酥、干胭脂、轻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钱,百草霜不问多少。上为细末,丸如黄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葱一根,刀剖开,将药包裹在里,用生丝线缚,文武火烧葱熟,将葱带药,口内嚼碎温服,用衣服盖之,汗出为效。(《普济方》蟾酥托里丸)

  7.治瘰疬蟾酥如大豆许,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处,再研,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先以火针刺入核中,每用一丸或二三丸,纳入针窍中。如脓未尽,再用数丸,以脓尽为度。(《医学正传》蟾酥膏)

  8.治肉刺(鸡眼)用针拨破,以蟾酥五分(汤化),调铅粉一钱,涂之裹之。(《外科大成》)

  9.用于外科麻醉①蟾酥一钱,半夏、闹羊花各六分,胡椒、川乌、川椒各一钱八分,荜拨二钱。上为末。每服半分,黄酒调服,服之开针不痛。(《外科大成》琼酥散)②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各五钱,胡椒一两,蟾酥四钱。一加荜拨等分,一加细辛为君。共为末,用烧酒调敷,侯麻木,任割不痛。(《外科大成》外敷麻药)

  10.治时邪疠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诸症,茶汤不能进者;并治疔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兼治小儿痰急惊风,肺风痰喘危在顷刻关西牛黄一钱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烧酒化),上辰砂一钱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当门子一分五厘。上药并研细末,米浆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视病势轻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11.治喉痹乳蛾等证用癞蛤蟆眉酥,和草乌尖末、猪牙皂角末等分,丸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纲目》引《活人心统》)

  12.治牙痛蟾酥一字(汤浸研),麝香一字。上药和研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圣惠方》)

  13冷风蛀诸牙痛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焦)。上共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处,风牙塞牙缝中,吐涎尽。(《景岳全书》蟾酥膏)

  14.治一切牙疳,齿龈蚀烂,口臭出血蟾酥、轻粉(别研)、定粉、人中白各一钱,麝香一字(别研)。上件为细末。临卧,盐汤漱口了,贴药末在患处,用薄纸盖之。(《杨氏家藏方》必胜散)

  15.治诸般痧症上西黄一钱,蟾酥五钱,真茅术一两,飞净朱砂五钱,明雄黄五钱,麝香一钱六分,丁香五钱。共为极细末,水泛为丸,如肥芥子大。轻者一粒,重者二粒,噙于舌底,化完立愈。(《经囊撮要》蟾酥丸)

  16.治破伤风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蟾酥二钱(汤浸化如稀糊)。将二味捣罗为末,用蟾酥糊丸如绿豆大。每一丸至三丸,豆淋酒下,甚者加至三丸至五丸。(《普济方》干蝎丸)

  17.治小孩子疳瘦蟾酥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药性论》)

  【文献】

  【医论】1.论蟾酥攻毒拔毒之功①缪希雍:“蟾酥,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本草汇言》)②倪朱谟:“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本草汇言》)③黄宫绣:“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之,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除矣。但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杂他药内,毋单服也。”(《本草求真》)

  2.论蟾酥能开窍辟恶黄钰:“蟾酥,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急救方中用之,以开其闭。然服食总宜谨慎,试以少许置肌肤,顿时起泡蚀烂,其性可知。研末时鼻闻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药中用之。”(《本经便读》)

  【成分】蟾蜍浆液经加工干燥所成的固体物,名为冒名蟾酥。浆液成分复杂;本世纪十年代分离蟾蜍精(Bufagin)后,陆续分离同类的有效物质,迄今已达数十种之多。此类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Steroids),而其C17上再接-a-吡喃酮(a-Pyrone)基,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实际上,植物中亦有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BufadieDolide),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①蟾蜍它灵(Bufotalin)。②华蟾蜍精(Cinobufagin),蟾酥主成分,含率7.2土0.2%.③华蟾蜍它灵(Cinobufotalin),亦是欧蟾蜍主成分,局部麻醉力仅次于蟾蜍灵(见下)。④远华蟾蜍精(Teloeinobufagin)。⑤蟾蜍灵(Bufalin),蟾酥中局部麻醉力最大者。⑥日本蟾蜍它灵(Gamabufotalin),又名日本蟾蜍甙元(Ganlabufogenin)。⑦去乙酰华蟾蜍它灵(Desacetylcinobufotalin)。⑧惹斯蟾蜍甙元(Besibufo-genin)。⑨华蟾蜍它里定(Cinobufotalidin)。⑩蟾蜍它里宁(Bufotalinin)。11、华蟾蜍精醇(CinobufaginoI)。12、沙蟾蜍精(Arenobufagin)。13、异沙蟾蜍精(BufareDogin)、14、去乙酰华蟾蜍精(Desaeetyleinobufagin)。15、去乙栈蟾蜍它灵(Desaeetylbufatalin)。16、蟾蜍它里定(Bufotalidin),即嚏根草甙元(Hellebrigenin)。17、惹斯蟾蜍精(Resibufagin)等。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Cinobufotoxin),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Subericacid)和精氨酸。这种蟾酥中尚分出肾上腺素、胆甾醇、辛二酸。辛二酸可与蟾蜍甙元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3—Hydrogellsubelate)酯。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强烈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浆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的无甚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胆甾醇、7a-羟基胆甾醇、B—谷甾醇(B—SiL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通常它们亦与蟾蜍甙元合称为蟾蜍甾族化合物(Bufosteroids)。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Soroton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C12H16ON2,一名华蟾蜍色胺(Cinobufotelline),蟾蜍特尼定(BofoLenidine)C13H18ON2,蟾蜍硫堇(Bufothionine)C16H14O4N2S,去氢蟾蜍色胺(Dehydrobufotenine)C16H14ON2,色胺(Tryptamine)C10H12O2,其中蟾蜍特尼定在蟾酥中含率甚高;含氮物质,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尚有肾大腺素(Adrenaline)。氨基酸除上述的精氨酸外,尚有r-氨基丁酸及两种精氨酸衍生物;也含一些肽类。此外,尚含肾上腺素(adrenaline)、胆甾醇(cholesterol)。据研究,蟾毒的强心作用比其配基弱;在甾体配基中,如以蟾毒灵和其它甾体配基进行比较,发现具有下列羟基时则强心作用增强,例如在5位碳上存在β-OH的远华蟾毒精及11位碳上存在α-OH的日蟾毒它灵;又如在19位碳上存在-CHO或-CH2OH基时,则强心作用增强,例如嚏根草甙元;如果在蟾毒甾体配基的14β、15β为环氧基,其强心作用降低很多,但不会完全消失,例如脂蟾毒配基、华蟾毒精等。由此可见,14位碳上的羟基并非强心作用所必需,而对强心起决定作用的是环C/D以顺式结合。14β、15β环氧基衍生物,除了有一定强心作用外,尚具有惊厥作用,蟾毒它灵宁,脂蟾毒配基就是这种类型。在16位上的羟基经乙酰化的衍生物有强心作用,反之则无效,例如去乙酰华蟾毒精及去乙酰蟾毒它灵等。

  【药理】

  1.蟾毒类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大剂量使心脏停于收缩期。

  2.蟾酥及其所含成分有局部麻醉作用;以蟾毒灵作用最强,比可卡因大30~60倍而无刺激作用。

  3.蟾酥对大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肉肿具有抗炎作用;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家兔,肌肉注射蟾酥9mg/kg有良好治疗效果。

  4.蟾酥具有短暂降压继之使血压升高的作用。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具有显著兴奋呼吸和升压作用;其中脂蟾毒配基临床作呼吸兴奋剂,商品名“Respigon”。

  5.蟾酥和蟾毒配基类化合物有抗肿瘤及抗白血病活性,但效果不稳定。治疗和放疗时如与蟾酥制剂合并使用,能不同程度地防止白细胞下降,对已下降者可回升不再下降。

  6.大剂量服用蟾酥及其制剂易引起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律不齐,最终导致麻痹而死亡1.强心甾体化合物为结构类似强心甙而有毒性的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已知有10余种,大多是干燥加工过程中的分解产物,如华蟾毒配基约5%,脂蟾毒配基约3.4%,蟾毒灵约1.8%,羟基华蟾毒基约1.6%,蟾毒配质(bufotalin)约1.5%,远华蟾毒基(telocinobufagin)约1.4%及海蟾蜍精(marinobufagin)等;另含洋地黄毒甙元、沙门甙元等。上述蟾毒配基常在C3与辛二酰精氨酸、庚二酰精氨酸、丁二酰精氨酸、辛二酸、硫酸等结合成酯类,统称为蟾毒类,多存在于加工前的蟾蜍分泌物中。蟾酥中蟾毒配基和蟾毒的种类及含量,可因原动物、产地、采制时间和方法不同而有差异。2.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bufotenine)、蟾酥甲碱(bufotenidine)、去氢蟾酥碱(dehydrobufotenine)、蟾酥硫碱(bufothionine)及5-羟色胺等。此外,含有甾醇类、肾上腺素及多种氨基酸。

  更多信息请访问:执业药师网校  百考试题论坛  百考试题在线考试系统

  百考试题执业药师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2009年中药鉴定之花类中药:红花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炉甘石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大风子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象皮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蟾酥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明矾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硼砂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樟脑执业药师考试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铅丹执业药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