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俚语记单词:疾风袭来与何不食糕饼托福考试(TOEFL)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8:21 21:30:5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杯、唇之间
  我国有一句俗语:「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眼看到手的东西,往往还是会失去的。所以,英国人也有一句成语说:There’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把酒杯递到嘴唇这段时间里,会有不少闪失的)。
  据希腊神话说,从前有一个安凯厄斯(Ancaeus)的人经营葡萄园,对手下的奴隶十分苛刻。一名奴隶于是对他说,他的葡萄酿成了酒,他也不会喝到的。后来,葡萄酒真的酿好了;安凯厄斯在那奴隶面前扬扬自得,拿着酒要喝给他看。那奴隶不为所动的说:「把酒杯递到嘴唇这段时间里,还是会有不少闪失的。」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野猪闯进了葡萄园。安凯厄斯放下酒杯,走去对付野猪,却死在野猪獠牙之下了。现在,人们就用There’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这成语来说事情难以十拿九稳,例如:Don’t be too sure of success. There’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不要太过自信,以为一定会成功,意外难保不会发生的。)采集者退散
  2.小厮和传呼机
  今天,很多人都有传呼机,都知道传呼机英文叫做pager了。来源:不过,pager这个字的来历,多数人恐怕还是不大了了。
  按中世纪的时候,贫家孩子不少给人当小厮,这些小厮叫做pages。按这个page (s)跟「页」无关,却是出自希腊文的pais一字,pais即「小孩子」——今天英文paediatrics(小儿科)这个字,也是从pais变化出来的。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旅馆也聘有小厮给客人跑腿了。电话发明之后,酒店小厮更兼负叫客人听电话的责任。现在,科技多方面取代了人力,于是,我们有了叫人听电话、给人传信息的「电子小厮」——pager。采集者退散
  至于旅馆等的小厮则仍然叫做page,例如:I will get a page to carry the luggage for you(我会叫小厮给你拿行李)。
  3.第三页女郎
  宋朝才女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喜欢读书。两人晚饭之后,常常来一个博闻强记比赛,指着堆积的图书,说某事见于「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中的先喝茶,真够风雅了。
  英国人没有这么风雅的故事,不过,他们却可以随口说出某报某页印着的是什么——所谓某报是指《太阳报》(The Sun),某页是指第三页(page three)。
  由七十年代开始,美丽的女郎纷纷为英国《太阳报》读者脱衣。她们的裸照总是刊在报纸第三页,《太阳报》老板甚至把Page Three一词当做商标一样注了册。现在,照片上全裸或半裸的女郎,无论是不是见于《太阳报》,都一律叫做page three girl(第三页女郎)了,例如:Hanging all over the walls were smirking page three girls(墙上挂满了循例展开笑容的裸女照片)。
  4.可望而不可即
  汉朝有一句俗语:「人闻(京师)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空着嘴)大嚼。」糟糠不饱的寒士路过肉店,猛吞口水空嚼齿牙,那滋味一定很不好受。英文tantalizing一字,说的就是这种可望而不可即情况。
  据希腊神话说,天帝宙斯(Zeus)的儿子坦塔洛斯(Tantalus)由于向人间泄漏了众神的秘密,给泡在地狱一个湖中央,湖水高达他喉部,他头上悬着一树伸手可及的水果。可是,他口渴时,一低头想喝水,水就会马上退去;他饿了,伸手想采水果,水果就会马上随着树枝上升,教他采不着。
  所以,tantalize就是「逗惹」、「使人家看着却得不着,十分难受」的意思。形容词tantalizing、副词tantalizingly比动词tantalize常用,例如:A voluptuous girl walked tantalizingly past the prisoner(一名肉感女郎诱逗地在那俘虏面前走过)。百考试题-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5. 等候领面包的队伍
  春秋时,齐国有一次大饥荒,一位善心人黔敖在路边设饭摊施舍饮食,对一名饥民说:「嗟来,食!」那饥民认为「嗟来」这个感叹词有不敬含义,一怒不吃饿死了。陶渊明认为这饥民太过执着:「嗟来何足吝(耻)?徒没(死)空自遗。」嗟来固然不表示尊敬,却也不等于侮辱;西方人就不认为on the breadline是有损自尊的。
  按on the breadline直译是「厕身于等候领面包的队伍里」。据说,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纽约,有一家面包店每晚都会把那天卖剩的面包送给贫民:这当然有宣传作用,从此人人都说这家面包店的面包新鲜了。合资格领面包的贫民每晚都会在店外排队,on the breadline一词于是也不胫而走了。现在,这个成语一般解作「非常贫穷」或「过着差点就要饿死的生活」,例如:Those living on the breadline are really hard hit by the inflation spiral(不断上升的通涨,对贫苦人家打击实在很大)。

相关文章


新托福听力词汇替换集合:入门篇托福考试(TOEFL)
新托福听力词汇替换集合:实战篇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纸牌贴近胸前与大炮的儿子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星象与流行性感冒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疾风袭来与何不食糕饼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娼妓与男性兴奋剂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中流换马与时光倒流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裸女与第三页女郎托福考试(TOEFL)
学俚语记单词:星期,献给神的祭礼托福考试(TOEFL)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