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0:48: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中外教育史补充资料

一、工读主义教育运动
来源:考
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一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教育实践活动。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与当时流行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基本内涵有: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由于提倡和参加者思想立场的差异,在“工读”旗号下形成了关于工读目的意义的不同主张。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渐趋沉寂。

二、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而来。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之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战士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产的抨击,从1915年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早期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的人士也大多转而提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逐步形成。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职业教育思潮大大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1922年学制的制订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思潮趋于消沉。
来源:考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在民国初年经蔡元培的译介而为中国教育界所了解的,而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产生兴趣是源于黄炎培发表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大量传播并在中国形成一种思潮,是在“五四”前后尤其是杜威来华讲学之后。1919年5月之后的两年又两个多月时间里,应邀来华的杜威足迹遍布中国南北11省和几个主要城市,作了多次演讲。杜威的学说正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的主张,同时也很适合当时中国教育界改革传统教育脱离社会需要、脱离儿童生活和发展等弊端的呼声,加上其学生胡适、陶行知等以及一些教育界人士也极力宣传其学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时成为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意味着中国教育界教育观念的很大转变,不仅对教育理论,同时对教育实践(如1922年学制改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勤工俭学运动

勤工俭学发端于1912年,当时由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目的是大兴苦学之风,从而“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1915年6月,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为增进华工的知识和技能,成立勤工俭学会,并提出该会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为宗旨”,采取“以工兼学”的办法,以华工为主要对象。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当时,毛泽东和蔡和森是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者;周恩来和天津觉悟社的部分社员,也站在这个运动的前列,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玉章、赵世炎在四川经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使四川成为参加赴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一个省。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一面作工一面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斗争。正是这种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道路,使大批勤工俭学的进步青年,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士。

五、科学教育思潮来源:考

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1914年6月,任鸿隽与赵元任等留美学者在美国成立“中国科学社”,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渗入各项社会事业。由于中国科学社的不断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有: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以科学内容尤其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渗透、充实教育;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以之为解决一切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科学的教育化”,即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二,“教育的科学化”,即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试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等。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教育统计、学务调查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等方法为人们耳熟能详;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六、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来源:考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1、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2、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国家主义教育思潮认定外国在中国办教育是怀有政治侵略之心、经济侵略之图和文化侵略之念,为国家生存、文化延续和社会安宁计,必须收回教育权;出于培养良好国民的考虑,倡导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提倡蒙藏教育和侨民教育,以及提倡学校中的爱国“知耻”教育、军事教育,提倡教育和学术独立等。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

七、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来源:考

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各种教学法相继传入中国,并都有热衷者尝试作引进课堂的实验,其中尤以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对中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影响最大。

相关文章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七)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七)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八)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