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新的浙中城市群正在悄然崛起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16 11:20:3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新年刚过,从北京再次传来金华获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百强第20名的好消息。去年底以来,国内外一系列荣誉都不期而至地授给金华这座地处浙中腹地的城市:世界银行授予它"城市投资环境政府效率单项金奖",国家统计局将之列入"2006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排行榜第27位,香港评它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9位,同时还获得了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人们惊喜地发现:一个全新的浙中城市群正在悄然崛起。 2005年春,金华召开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书记徐止平在会上庄严提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实现浙中崛起是金华在今后一个发展时期的战略主线。根据这一战略部署,金华实施了工业强市、区域互动、城乡统筹、优化环境、兼容并蓄等一系列举措。浙中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一片发展的热土,一个创业的乐园。

  工业强市 打造实力浙中

  工业是金华经济的主体,该市着眼于打造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强化城市群的产业支撑。到2006年全市工业生产提速,投资额、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限额以上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分别达26.17%、26.53%、23.7%,增幅均居全省中上水平。一是着力壮大浙中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共形成5亿元以上产业基地48个,其中超15亿元的22个,超30亿元的13个,汽摩配、医药化工、五金工具、电子材料、轻工纺织、建材、食品、小商品等八大主导产业已初具产业集群雏形,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6亿元、利润35.63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3.67%和74.5%。新增国家级区域品牌基地6个,成功申报中国织造名城,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22家,累计达到3422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20家,其中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家。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双二百工程",去年实施工业重点技改项目220项,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4%。全市建成了省级金华高新技术园区和兰溪天然药物、东阳磁性材料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及金华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永康国家级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东阳、武义、磐安等7家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品牌战略的实施。两年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出口免验产品均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分别达到19只、15只和2只。三是着力做强园区发展平台。全市12个省级开发区全部通过国家审核,2006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0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82%;实现税收2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8.58%。

  区域联动 构建活力浙中

  金华积极推进区域设施共建、优势共创,提高中心城区对区域经济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形成了增强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以共建交通圈为抓手,大力实施外通内畅工程,加快构建"8高8快12联"的大交通格局。对外重点规划建设8条高速公路,其中杭金衢、金丽温、甬金高速公路已全线建成通车;对内围绕"半小时交通圈"目标,加快建设8条城际快速通道。以共建信息港为纽带,建立以金华市区为枢纽、贯通各县(市)和大中型企业的基础传输网,形成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多元化、大容量、共享式的信息高速公路,全力打造"浙中信息港"。二是构建区域协调体制机制。建立了城市群规划协调委员会和规划、交通、发改、贸易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市、县(市、区)之间关系,着力解决区域共建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去年编制完成城市群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并顺利启动了浙中城市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园区管理体制和中心镇管理体制改革,合理扩大中心镇和园区的管理权限。三是实现资源要素跨区域综合利用。在义博会推出"山海协作专区",为欠发达地区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搭建了有效平台;探索水资源要素跨区域有偿使用,义乌市成功从东阳江跨县域引水,永康市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探索土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全面实施黄土丘陵综合开发试点工作;有效利用欠发达地区土地等资源优势,加快二产区域内的梯度转移速度;拓展融资渠道,与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浙能兰溪电厂1号机组顺利建成投产,等等,为城市群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四是加快培育物流商贸旅游业。大力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基地和集贸市场建设,引进了沃尔玛、乐购等一批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促进了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形成和发挥。成功举办2006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暨中国长三角旅游合作大会,全年接待游客16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东阳横店影视文化、义乌商贸购物、武义温泉等成为浙中旅游新亮点。

  城乡统筹 共筑魅力浙中

  两年来,金华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以省、市级中心镇为节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了浙中城市群对"三农"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反哺作用。一是小城镇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去年全市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实交税金分别增长21.7%、24.65%和24.95%。连续几年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如在宏观政策趋紧情况下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明确市、县两级土地整理折抵指标使用额度的15%用于重点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中心镇综合实力大大高于一般乡镇平均水平,中心镇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高出普通建制镇平均水平2倍,中心镇农民人均收入也比普通建制镇平均水平多860元左右。二是城镇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建设,全市完成创建市级以上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18个,共有2623个村开展了环境整治,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4.88%,整治工程受益人口达到130多万。全市9个县(市、区)顺利实现康庄工程"双百"目标。以"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5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以及"下山脱贫工程"等为抓手,积极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三是以工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57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8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带动农户55万户;新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4个,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4只,绿色食品22只。市场带动下的来料加工业迅猛发展,截止去年底,全市从事来料加工的有19.6万户,39.6万人(其中妇女24.8万人),来料加工费达10亿元,平均每个加工者可获加工费收入3000多元。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557个,经营农户360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达14575人,共接待游客649.9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5.1亿元。

  兼容并蓄 建设开放浙中

  金华市以开放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胸襟,形成了"跳出浙中发展浙中"的共识,力求实现浙中城市群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立足全局发展浙中。一是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40.2%,列"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第20位,共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61.73亿美元,其中出口58.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7%和32.3%,并且呈现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制造业利用外资增加、境外投资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二是市场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义乌、永康两大市场在城市群中的带动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加快城市群物流网络规划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1亿元,同比增长15.1%。中国小商品城实现成交额315亿元,中国科技五金城实现成交额260亿元,分列全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50强第1名、第3名。编制完成"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并对外发布。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接两大市场,初步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三是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采取对接、互补、错位竞争策略,主动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分工与合作体系,积极发挥闽浙赣皖4省9方经济协作区"龙头"作用。去年签署《闽浙赣皖九市区域教育持续发展合作项目》,联手促进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签署《闽浙赣皖9方经济区旅游合作与发展行动纲要协议书》,4省9市"无障碍旅游圈"初步形成。

  优化环境 营造和谐浙中

  金华着力营造竞争软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有效提升了浙中城市群社会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06年大张旗鼓地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对办事程序进行了再简化,对工作流程进行了再优化,对市机关涉企部门及其中层干部进行了群众评议,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佳园",受到了基层群众、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家们的一致好评。二是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5个强市"建设。截止去年底,全市已创建省教育强县5个,省教育强镇106个;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义乌、永康先后成为浙江省科技强市,磐安县被联合国计划署列入科技特派员项目重点县;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市213万农民参加健康体检,体检率达到6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9万人,参保率达到87.6%;实施文化精品,成立浙江省婺剧促进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接受验收,《梦断婺江》荣获国内戏曲最高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命名"上山文化", 改写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创建省体育强镇(乡)7个、省级新农村小康体育村24个、市级新农村小康体育村100个。三是加强法治金华、平安金华、生态金华建设。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时,着重从源头上化解消除各类矛盾隐患。去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7.96%,位居全省第2位。同时,金华从全国28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市共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18个,金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义乌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四是加强对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实施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春风安居"和农村困难群众安居工程,改造农村低保家庭危旧房1248户。

src="/city/JS/wxgg.js">

相关文章


加快构建南京都市圈发展新格局
政策导向:规划督察为政府“加分”
创造性谋划重庆更好更快发展
城市水景观建设应充分考虑可持续性
一个全新的浙中城市群正在悄然崛起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关注:将规划督察纳入管理体制
优化城市环境32个城中村赶环境整治大考
成渝城镇群规划正式启动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