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四章第三节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09 11:51: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十四章 第三节 大学生的群体类型及作用


大学生群体类型可按照群体的组成、结构、组织性特征和相互作用的性质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并研究它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和个别学生接触,而且要和多种不同的学生群体发生联系,了解这些群体构成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一、假设群体与接触群体

按学生接触的程度、组织性可以把教师与大学生群体划分为两种:假设群体和接触群体。假设群体是研究者或教师根据大学生这个年龄的某些特征,如年龄特征、性别、民族、职业、学习能力、社会思想动态,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某个年龄段或年级的心理特征,从群体的共同性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但这个并非接触性的实际存在的群体,它只是作为统计或实验的样本。接触群体则是在共同的时间与空间内实际结合起来的群体。

二、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按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群体规模的大小是相对的,高校的系对班级是大群体,对学校又是小群体。群体大小的划分标准,一般是以群体成员是否有直接地、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为标准。凡是群体成员有直接的、个人的、面对面互相接触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而依靠间接方式(如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各级组织机构等)发生了联系的,就是大型群体。小型群体形成的特征是人数不多,多个成员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与交往,情感上发生直接的相互关系,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的调节,有归属感。其作用是能起到彼此之间相互感受到友谊、理解,得到对方的支持、激励,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满足个人交往的需求,有明显的社会促进、从众和认同心理。大型群体(如社会职业群体、民族群体、区域群体等)中各个成员主要依靠间接联系,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心理因素更为显著。

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文件和原则明确规定群体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群体,如学校的班级、教研室、各级行政组织和车间、班组等。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明确规定的目的,学生由于相互之间的喜爱、兴趣与好感而自发结合的群体,他们也有一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和规范。非正式群体的范围比较广泛,大学生的各种学会、社团、研究会、兴趣组,由多种活动的目的形成的。根据有关大学生社团类型的调查,按组织社团的目的与性质可以分为三类,即学术类、文体娱乐类及服务、勤工、实践类。

(1)学术类社团又分为科研型社团、普及型和能力锻炼型三类,它们在整个学术类社团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44.3%、47%和8.7%。第一类主要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加深加宽专业知识,选择和承担一定的研究课题,组织学术讨论会;第二类社团是由于兴趣、爱好相同而举办讲座、讨论会,内容为新兴的边缘学科,有重大现实意义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和基础性强的科学报告;第三种类型是根据所学专业在校内外举办宣传、讲座,开展各科咨询或科普性的调查研究。

(2)文体娱乐类社团,主要是丰富学校生活,培养业余兴趣与爱好,如书画、音乐、戏曲、象棋、围棋、武术、舞蹈、乐器等。

(3)服务、勤工、实践类社团约分为三类:体力型、智力型和混合型。如各类服务、智力开发、书刊发行和综合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体验生活,培养独立生活和交际能力,增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这类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同龄性、相容性、归属性强,流动性大,核心人物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它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同学之间寻求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相同的人结成友伴;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熟悉与了解,交友的双方扩大与其他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群体联系;第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自发形成了居于核心地位的有能力的组织者,并逐渐地确立自己的威信而成为群体的核心;第四,由于核心人物的出现和群体成员的扩大,相互之间情感联系的增强,形成了一定的内部规范、舆论和社会压力而成为一个非正式群体。

四、参照群体

这种群体是指指导群体行为的规范、目标被个人作为进行活动的标准,而成为影响行为的动机。一个人同时可能参加几个群体,但哪个群体对自己更具有重要意义呢?如果把它排成一个次序,排在首位就是个人愿意争取与它的规范相一致的群体,排在最后的就是对个人意义不大的群体。这个排在首位的群体就成为个人行为的中心,并用它的规范和标准对照自己的行为。如果几种群体的规范和标准相互矛盾而发生内心冲突时,其中必有一个占优势的参照体起主导作用。

有时在学生心中的参照群体来源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把这个想象中的群体规范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这种想象中的群体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因它缺乏反馈信息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片面性。有些学生也可能选择不正确的想象形象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与现实不相联系的群体不能代替实际的接触的群体。个人的规范和价值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和他人的评价才能变为自己的内在行为标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想象中的形象必须与现实群体的标准相结合才能成为榜样的参照体。

五、松散群体与组织严密的群体

按组织性的严密程度可以划分为松散与组织严密的群体这两种。松散群体是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以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共同体。如同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的群体是极端松散的。在学校中同学们在最初松散的水平上,逐渐认识到共同的活动任务与目的,开始从情绪、理智和兴趣等方面进行接触和接近发展成为联合群体,这种群体的特点是共同活动的内容只有个人的意义,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以共同活动的内容为中介的。例如每一个参加球赛的运动队或戏剧排练组都依赖于各个成员的努力。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评定每一个成员参加活动的程度与贡献,加强情绪之间的联系,就成为一个合作群体。这种群体与联合群体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发展水平更高一些,并且是从松散群体向集体发展的过渡环节。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水平,在组织程度上有严密的结构,集体是以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与价值为中介的群体。对群体成员不仅具有个人意义,更重要的是把个人意义与广泛的社会意义联系起来,真正的集体是兼顾个人、集体与社会利益的集体。



相关文章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六章 第二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六章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四章第四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四章第二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四章第三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四章第一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一章第二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三节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一章第一节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