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师业的发展机遇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5:41:5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上海律师业发展的机遇(市场机遇、体制机遇和行政机遇)


  (一)市场机遇。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已为众人所共识。全球化趋势中的地域性联盟趋向和以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结构性调整两大机遇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地域性联盟趋向。首先表现在国际性上,132个经济共同体、联盟体现象中不乏有特别成功的范例。如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走到现在的五十年内,为这一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造就了政治协调、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目标。欧盟市场统一、货币统一以及联盟内部关于社会政策、教育、职业培训、青年工作、公众健康、文化事业、能源交通、远程通讯、产业政策、环境保护以及与第三世界的合作与发展政策等等的协调统一,造就了以律师业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的大量的商机与活力。

  近在咫尺,身在其中的中国和东盟的“10+l”自由贸易区,经朱?杌?总理在柬埔寨与东盟各国政府首脑签字以后,2010年将正式启动。研究和学习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以积极的姿态参与“10+l”自由贸易区法律框架的起草和制定,既是包括上海律师在内的中国律师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又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其次,地域性联盟趋向的国内表现,是近年来极力推崇并已日趋成熟的“流域经济”(“板块”经济)现象。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及其流域,渤海湾“板块”已初见雏形。上海经济立足三角洲(长江流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已不再是一个目标口号,而是行动的指南。这种趋向促进社会经济要素性调整和重组,对律师业又何曾不是重要的机遇。

  二是新经济和新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结构性调整。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首先表现在指导思想上的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效应仍然明显,特别是企业重组破产兼并十分频繁,企业改制更是势头强劲。中国潜在市场十分巨大,对国际资本市场极具吸引力,每年500亿美元左右的国际资本流入还不能反映现实的吸引力,大量的资料表明,全球一万多亿国际游资的主人正抓紧对中国市场的研究。近两年,以收购国企为主要特点的招商引资方式已经为人们所看好。与此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势头也值得重视,据权威人士统计,国内资本投向国际市场的资金总值每年都过百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企业的创业经济也趋活跃,新经济、新项目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经济的新品种新形式也不断涌现,以金融业为例,浦东陆家嘴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已开发了20余个品种户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全球二千余种金融产品,将会有更多的新品种落户上海,扎根浦东!体育产业和会展产业的兴起也是一种机遇。中国申请2008年北京国际奥运会成功,场馆的土建、装潢、器械、交通、环保、传媒等等各类经济合同数万个;中国申请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促进了上海城市布局、功能、定位的结构性调整,直接效应中的万商云集和7000余万观众,间接效应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商机,为世人所瞩目。

  法律服务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律师业改革、改造、重组、联合的势头方兴未艾,英美特大型律师行的兼并浪潮遍及全球,向中国法律服务业的渗透也咄咄逼人。联合的形式既有收购性质,同时也有业务的合作联盟。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与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所实行业务的联合或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是加快中国大型律师事务所成熟的必由之路。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向国际和国内适时派出分支机构,建立分所,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向法律服务业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法律服务市场的重组改革联合中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树立品牌。经济全球性、地域性发展趋势,以及新科技所带来的世界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制度性、整体性的“全身运动”,生产各要素(包括资本、人力、市场等)的战略性重组,体现了流量大、需求猛、机会多!

  (二)体制机遇。2002年4月,上海市司法局律管第14号文件,就上海律师业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因素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那就是个人开业办律师事务所开展试点工作,允许集团性的律师事务所的试点工作,允许非执业律师担当管理合伙人进行试点,甚至是担任律师事务所的主任。等等。这是上海律师业多年来发展经验的结晶,将对上海律师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律师事务所体制机遇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顺应上海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律师业的体制将多样化,特别是吸取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集团公司多级法人体制的经验,允许律师事务所内部多级合伙人制。这就为尽快组建大型集团性的律师事务所准备了体制条件,可以预见,二三年内,类似上海锦天城(甚至更大)的律师事务所将会产生。

  (三)行政机遇。对注册在浦东新区的律师事务所而言,浦东新区的党和政府对律师业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新区政府认为,“我国以律师业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还是民族的幼稚产业之一,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律师业在浦东发展和壮大。这是行政机遇的一个方面。

  行政机遇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浦东新区会同长宁等区率先在全市进行的行政批审制度的改革,其宗旨就是在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之中。政府从什么都管的“婆婆”,到脱开那些管不了管不好的具体事务,转变为对企业、市场、社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的职能。这在客观上就空出了一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市场、企业、社会的监督职能项目。本质上,这些职能大多将转移到社会的中介组织(包括律师事务所)。市场经济愈发达,社会经济对法律服务业的依赖将越突出,没有法律服务业的支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将无法运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上海律师业面对机遇,有两大战略性的课题值得深化研究和加快实践,一是律师业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二是律师业发展中的管理问题。

  
二、关于上海律师业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地域结构、人才结构、专业结构、组织结构)


  (一)地域结构。我们从律师业发展的机遇分析中看到,当前,律师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具备向外发展基础的律师事务所,特别是大型律师事务所,应该着力研究外国或外地律师业成功的发展经验,果断地在地域结构上“谋篇布局”。

  一是国内的地城结构。根据本所业务、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战略性考虑,在国内的其他城市设立分所。把业务的触角伸向全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把先手效应和规模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金融法律服务业为例,倘若一个大型律师事务所没有在深圳北京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那么,在国内金融法律服务业的竞争中不可能处于优势的地位。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客观上在西部的金融中心(比如重庆市),也应该有自己的触角。据此,完善和建立国内法律服务市场的网络性或区域性的布局,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是国际的地域结构。倘若依靠以欧美国际跨国公司为服务对象的规模律师事务所,在其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设立分所或者有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将大大加强这个所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不言而喻的。美国旧金山贝克·麦肯锡律师事务所从兄弟合伙发展到今天拥有全球60余家分所、3000余名律师、营业额10余亿美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以国际性航空母舰为目标的律师事务所,应考虑在世界性、区域性经济区内布点。(例如北美、欧洲等),在新兴区域经济体内的国家布点(例东盟、独联体、非盟等)。

  三是布局的方式。一种是从本律师事务所派往其他城市,按司法部关于在外国和国内设立分所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另一种是在当地选择适合成为自己分所的律师事务所联合、收购或兼并。近两年来,我们曾经有意识地为北京的两家律师事务所分别选择了两家不同形式的上海分所,也就是说,通过联合兼并两家上海浦东的所成为北京的所在上海的分所。三是和国内国际一流的律师事务所(或分所、办事处)结成联盟(业务联盟)。有条件的可以和国内(市内)的律师事务所结成集团性或联盟性的律师事务所。在国际地域布局中,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中关于“外国律师行驻华办事处可以通过订立合同形式和中国律师事务所建立长久的委托关系处理法律事务”的承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所在国驻华办事处签定长期的委托合同,结成业务联盟,不失为国际地域布局中一种便捷而十分经济的途径。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司法行政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熟悉组织资源的优势,促进和推动这项工作的进行。

  (二)人才结构。现代社会,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革命性因素,各类竞争,科技的、教育的、行业的包括法律服务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合理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能赢取胜利。

  广义地说,人才结构涉及面很广,既有各类专业人才结构,比如律师业中长于诉讼的、长于非诉讼的,诉讼中又可以分为或擅长刑事诉讼辩护,或长于民事、行政诉讼代理之分。非诉领域也是十分的复杂。又比如,人才结构中管理专业和法律专业比例要相得益彰。人才结构中还有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党派政治倾向结构,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或地域背桌结构,还有人的性格、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等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气蓬勃的团体,必然要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人才的结构,造就竞争友谊、人才辈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专业结构。在讨论人才结构时, 已涉及专业结构问题。专业结构是指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方向专业品牌和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结果,无数的事实告诫我们,一味追求小而全,既无专业特色,又无专业品牌的律师事务所,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专业结构之于律师事务所,就是一个所的专业品牌、专业特点,对于本专业法律服务业前沿动态的掌握或了解,以及创新和拓展。

  我们特别赞赏那些在某些领域的开拓者。专业品牌继承性地发展是一种成就感,而开创性的发展更具成就感。多年来,因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成就大业者不乏其人,这对我们考虑专业结构颇有启迪和教益。

  (四)组织结构。这里是指组织体制的内部结构,这个问题对于大型律师事务所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管理创造了现代企业文明和不少的流派。通常人们把现代企业制度中董事会制、总经理制,监事会制完整地运用到大型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之中,使组织结构完整,运作规范。

  有人认为,当前地域结构、人才结构、业务结构和体制结构的调整是对促进规模大的律师事务所而言的。笔者认为,规模大的律师事务所表现得突出些。但小所、个人开业的试点所何曾不要面对整个市场的急骤变化而思考自己的结构问题呢?

  
三、关于上海律师业发展的管理问题


  当前上海律师业的宏观管理层面由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全市律师业宏观管理体制的健全建立;二是外国律师事务所驻沪办事处的管理。微观层面也有二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大型合伙制律所的管理,二是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上海律师业宏观管理体制。2002年3月召开的上海市律师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上海律师业“两结合”和“两级”管理体制的目标,这是上海律师界经过若干年实践的结晶,是符合上海律师业历史和现实发展需要的体制,是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工海特点的新体制。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按照这一构想。司法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职责作了原则分工,司法行政大胆地把一部分职权授予律师协会行使,“两结合”体制的运转逐步露出端倪。现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司法行政的“两级”是健全的,而行业管理仅市律协一级而已,这就使管理的流畅发生了情况。同时,市和区县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业监督指导工作中的重复劳动,职责不清的情况值得研究。

  从实践来看,区县律师业行政管理队伍是一支信得过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积极地发挥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区县司法行政职能的积极性,从巩固和发展全市司法行政职责的战略全局考虑,是有利的和必须的。“三定”方案时,有些省市自治区把区县司法行政机构予以取消,进而从全局上动摇司法行政机构的职能的状况,让人记忆犹新!

  在区县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时,适时组织起区县的律师协会,笔者以为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为了取得经验,可以允许在某些区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试点工作,以期取得经验。

  (二)关于外国律师所驻华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的管理。2001年4月,司法部根据我国入世和驻华办事处的现状,出台了一个对办事处的管理办法,通过法规授权,把对驻华办事处的管理处罚权下放到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这个办法固然在有些方面还值得探讨,但总体上看,比过去有了极大的进步。

  据反映,驻华办事处违规的情况仍然严重,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经验积累,客户群体的信赖等优势,违规与中国律师事务所争夺市场,争夺人才、争夺品牌;有的肆意解释中国法律;有的甚至千方百计收购中国的律师事务所等等,已严重违反驻华中国的法律规定,违反办事处在华工作职责的承诺。

  加强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办事处的监管,是一个主权国家法治的重要体现,是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在司法部的管理办法下发一年余时间以来,涉外律师事务所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行政不作为的情况。他们期望看到行政执法队伍的健全和颁布执法的细则等有力的措施。

  (三)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促进组建国际性的律师事务所“航空母舰”,实施国内多所合并或实行跨国间的多所合并,都需要完善规模所的内部组织结构,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包括可以聘用(或公开招聘)非执业律师专职担任事务所主任或管理合伙人,降低服务成本,以提供一流的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四)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在上海律师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优点突出表现为对外承担有限责任,合作人的风险相对较小。其缺点也很明显,从多年来的实践结果看,体制本身的缺陷,特别是产权不够明晰,极易发生极端平均主义化走向和内部矛盾。“小律师”联合起来炒“大律师”鱿鱼的,不是一两个所发生过,而是在一定比例的所内发生过。合作制所体制上的缺陷仍亟待研究。

  张福森部长提出的律师制度(包括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建设的战略任务,思路清晰,令人鼓舞。段正坤副部长关于中国律师业规模化是必然导向,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品牌化是必然选择,规范化是必由之路的论断为律师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坚持发展、加快发展。

相关文章


面对客户永远不要说:“我忙”
重视客户维护,加快律师业发展
如何培养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特许加盟亟待法律规范
上海律师业的发展机遇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律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法论研究
靠行业力量依法维权
从立法上加大对律师执业权的保护力度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