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明:LLM:你们在他乡还好吗?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46: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LLM:你们在他乡还好吗?
----走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


  作为国际访问者,对于美国的一些机构和地区,你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访问。此次旅美之行,我特别选择了美国中部一个不算特别发达的地区--印第安纳州。

  因为那里有一个人在吸引我。
  因为那里有一所法学院在召唤我。
  因为那里有一些年轻的人们在期待我。

  那个人就是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的格鲁夫教授,那所法学院就是对中国青年学子打开大门的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那些年轻的人们就是以“周丽瑛奖学金”的身份,前往美国印第纳大学法学院留学,并在格鲁夫教授的关心与安排下,刻苦攻读LLM(法学硕士项目)的中国青年律师。

  显然,明眼人看得出来,这三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就是“周丽瑛奖学金”。

  同样也可以说,使我与这三者相知并结缘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周丽瑛奖学金”。

  周丽瑛奖学金,是专门为申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法学硕士(LLM)项目的优秀中国学子设立的。它以促进中美法学学术交流和提高我国法律人才素质为使命,以奖学金的形式支持和帮助中国优秀的法律人才赴美留学,为中国的法律人才赴美深造开通了绿色通道。

  周丽瑛奖学金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设立的首信奖学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与北京市首信律师事务所之间有着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首信律师事务所曾多次派员前往该院进修、学习和访问。首信律师事务的创始合伙人周丽瑛律师于1996年首次访问该法学院,1997年她成为校方代表和该法学院在中国地区学术交流的联络人,也正是她促成了该法学院于2002年在首信律师事务所设立了首信奖学金。首信奖学金在成功运作一年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为肯定周丽瑛律师对于促进中美国际法学交流所作的贡献以及对于中国法律人才赴美深造所作的努力,于2003年将“首信奖学金”正式更名为“周丽瑛奖学金”,并赋予周丽瑛律师拥有该法学院法学硕士(LLM)项目的入学初审权和周丽瑛奖学金提名权。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法学硕士(LLM)项目成立于2001年,是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和全美律师协会的批准下设立的专门针对外国律师开设的项目。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与中国法学交流的历史悠久,早在1986年它就与上海的华东政法学院举办了10十年的暑期法律研修班,并于1997年在周丽瑛律师的努力下与中国人民大学再次联姻。8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暑期法律研修班已经成为印第安纳大学最受欢迎的实习课之一。因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在中国的法律界颇具影响。

  在我国亟需大量国际化法律人才的背景下,面对美国法学院高昂的学费和极少提供奖学金的传统,许多优秀的法律人才只能望洋兴叹。目前,周丽瑛奖学金是国内唯一一个以中国律师的名义设立的赴美留学奖学金。奖学金自设立以来,已经成功资助了40多名中国申请人到美国深造。周丽瑛律师说,她把“周丽瑛奖学金”作为一种荣誉,而不仅仅是一笔钱。对于留美深造的中国律师和法学人才而言,周丽瑛奖学金不仅仅意味着资金上的援助,更是通往国际舞台的一座桥梁!

  桥梁的这端是中国,是一位可敬的中国律师。桥梁的那边是美国,是一位可爱的美国教授。

  这位教授就是格鲁夫教授。

  用周丽瑛律师的话说,格鲁夫教授是一位“中国专家”。

  格鲁夫是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的终身制教授,也是该法学院的前任院长。原来印第安纳大学的LLM项目仅在波路名顿法学院(印第安纳大学的另一个法学院),而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只有JD,是格鲁夫先生首先在该法学院设立了LLM项目。格鲁夫教授在印第安纳大学是著名的“中国专家”,先后十多次访问中国。尽管如此,他的中文词汇实际上不超过20个,但他家里却处处可见中国痕迹,最醒目的是他客厅里的毛主席画像(这是在他50岁生日时,他的女儿用彩色碎石精心拼制的)。不用说,他设立的LLM项目对中国有很强的倾斜政策。这也是“周丽瑛奖学金”的来历。

  几年前,格鲁夫教授来中国访问时,在周丽瑛律师的安排下,我与他曾进行了一次愉快而尽兴的畅谈。他的年纪说是已过花甲,但看起来只有五十挂零,浑身洋溢着年轻人的激情与率真。他回美国后曾代表校方发函邀请我访问该校,但因当年“非典”的突如其来使我未能成行。

  此次访美,我与格鲁夫教授算是“第二次握手”。

  走进他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那张插满了红旗的中国地图(代表格鲁夫教授涉足过的中国大中城市及著名风景区),颇像我们在电影里看见的作战地图。为此,这张地图成了他向朋友与同事们炫耀的主要资本,同时也成了他成为“中国专家”的主要证据。

  当然,最让这位被我称为“young man”的教授值得炫耀的还是他架设的桥梁??LLM,因为他与中国众多法学院均有交流与合作,因为他十分了解中国律师的需求,因为他有浓厚而淳朴的“中国情结”。

  他说:“中国律师业的发展速度让世界吃惊,我们开设LLM的理由是让我国律师了解美国法律,但我心里想的更多的是中国律师。为此,对于需要帮助的优秀律师,我们还提供奖学金。”

  那么,那些因为“周丽瑛奖学金”而来到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的中国青年律师们,现在究竟怎么样呢?这是我旅美之行始终在关心的问题。

  自我入境美国之后,经历了华盛顿的忙忙乱乱,经历了纽约的热热闹闹,经历了纽黑文的风风火火,当我从康涅迪格州的哈德福德机场起飞,飞临美丽而安静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上空之时,我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这里正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一个留学深造的好去处。

  此时,正在这个在美国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战争时期的“十字路口”)的美丽都市留学的中国青年学子共有13位,其中既有律师,也有检察官、警官,还有大学老师和研究生。他们是来自北京的余梦涛律师、姜克难律师,来自上海的赵志东律师,来自深圳的余永强律师,来自南京的朱惠平律师,来自山东的崔纪鹏律师,来自浙江的孙薇薇检察官,来自重庆的宋琳律师,来自黑龙江的郑明律师,来自福建的警官胡秀杰,还有来自学校的老师于享利和研究生高震、金陵。

  对于我的到访与探望,他们自然高兴、兴奋、喜悦。在格鲁夫的授意下,他们竟然制订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接待方案”:谁陪我看校区、谁陪我观风景、谁陪我访法学院领导、谁陪我共进晚餐,均事事到人,人人到位。为此,我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见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看得出,尽管学习很辛苦,但他们是快乐的;尽管生活很清苦,但他们是满足的。

  从他们的介绍中,我知道了印第安纳大学的昨天与今天。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一所州立大学,位于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城市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她的教学大楼距离州政府大楼、州议会大厦、联邦法院和许多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只需步行几分钟。该校成立于 1820 年,是一所老牌学校,其法学院成立于 1842年。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的法学院是印第安纳州最大的法学院,该法学院培养了众多的优秀法律人才,在美国及世界各地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印第安纳玻利斯法学院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入学的LLM学生将在法学院的新教学楼度过一年难忘的学习生活。该教学楼建成于 2001 年,造价3711万美元,雄伟壮观。法学院的图书馆为全美最大的法律图书馆之一,里面的设备也非常齐全,图书馆的自习室还专门为LLM的每一位学生保留了自习座位。无论是教室、模拟法庭,还是学生休息室都非常宽敞舒适。还为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留有专门空间。学生能在自助餐厅进餐和享用茶点,也可以在学生休息室里放松休闲。计算机中心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位。

  印第安纳玻利斯法学院的法学硕士项目(LLM)是该法学院现有的法学博士项目和国际项目的延伸。印第安纳玻利斯法学院现在拥有一个国际比较法中心,在中国(设立在中国人民大学)、欧洲和拉丁美洲都开设了暑期法律研修班和学生交换项目,并在澳洲、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都开设了教授间的学术交流项目。

  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法学院的大部分教授和教师都曾在世界各地游历过,并曾在国际性的法学院进行授课。同时也出版发表了大量的法学专著。由于学生们可以自由选课,因此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修读他们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短短的四天印第安纳之行很快就过去了,在我访问过的大学法学院之中,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也许没有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那样古老、缺少纽约大学法学院那样精致、不如耶鲁大学法学院那样有名,但这个法学院却是最有利于读书、最有利于研究、最有利于交流的法学院。临行前夕,格鲁夫教授代表校方与中国的LLM(他们要上课)来为我送行。此时,窗外细雨霏霏。这位“中国专家”深情地说道:“你来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是阳光灿烂,现在你要走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看来,老天爷也希望你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天啊!”格鲁夫教授一番话让我一时既无语,无语又感动,感动却无声。

  其实,让我真正感动的是,这样一个可爱而有激情的人正无私地扶持着一群可亲而有前途的中国青年学子,这样一所法学院正热情地迎接着不断走进校门的中国青年才俊。

  所以,作为一名希望自己更国际化一些的青年律师,作为一名刚刚从法学院毕业却又不想匆忙就业的青年学子,作为一名迫切想充电且能暂离工作岗位的法律人,都有可能得到并享受这份感动、这段经历、这份收获。

  因为,那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的异国他乡,一个并不遥远的地方。





相关文章


贺卫方: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
优秀论文:浅论律师职业的独立性
陈卫东:司法如何精密----写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际
陈瑞华: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刘桂明:LLM:你们在他乡还好吗?
陈有西:沉默权立法的难度
贺卫方: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
汪建成张卫平何家弘:刑事无罪为何还要民事判赔
贺卫方: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功夫在法之外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