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知识提要第五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1:18:4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识记:
1、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3、教育:(广义)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在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强,表现在:(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学校教育工作者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3)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4、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是一定社会对某一级、类或某一专业所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的具体化。
5、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由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方式、教育目的三个内容构成。
6、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7、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领会:
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这种观点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其弊端是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构成的,没有对个体的需要做足够的关照。(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代表人物有卢梭⒏B慌喽⑴崴固┞迤氲取8鋈吮疚坏慕逃康穆劬哂星苛业娜说乐饕逄厣G康魅说谋拘孕枰康鞲鋈说淖杂煞⒄梗几鲂越夥拧⒆鹬厝说募壑担幸欢ǖ暮侠硇浴5牵绻唤鋈说淖杂煞⒄雇欢ㄉ缁崽跫蜕缁岱⒄沟男枰岷掀鹄矗胶虾跞诵缘淖杂煞⒄咕突岜涑煽罩新ジ蟆#?)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杜威。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识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领会:
1、“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识记:
1、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领会与应用:
1、在新形势下怎样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A创造精神;B实践能力;C开放思维;D崇高理想;
(2)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
B、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一是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是一体的。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面的发展。因才施教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的教育,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的 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章


《教育学教程》第六章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介绍
2006年各地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报名信息汇总
一读者给《东方时空》挑刺:主持人天天读错字
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知识提要第五章
普通话不合格上海荧屏数位“名嘴”暂时下岗
北京大学关于申请教师资格认定、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知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时间安排
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知识提要第三章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