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程》第二章第三节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2:03:5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三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关于广义文化,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关于狭义文化,则较普遍地把它看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这里所讲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文化。
  一个人降生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之中, 他从感性到理性, 从生存到发展, 从审美到情绪等,无一不被一种特定的文化所浸染、熏陶。不要以为教育就是按照一定计划,将一定的内容传授或灌输给新生一代的过程,其实人格的形成是与一种特定文化类型直接相关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比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起居、饮食、言谈,自信或自卑,勇敢或怯弱,情趣、爱好、喜怒等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和情感等,为什么竟如此不同呢?它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可以说是由不同的文化所支配的。

(二)文化直接影响课程内容
  作为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各门学科),它正是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学科是文化,人文学科是文化,就是伦理,道德等内容的教学,也是社会价值对青年发展的一种界定,一种要求,其实这也是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的核心。这里需要说明,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影响,往往要通过精神文化这一中介来实现。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直接的。我们可以将某一种新思想、新认识、新的科学成果等,直接移植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并不完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国家财富的多少所制约,而与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

(三) “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既是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潜在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因素。比如,学校秩序,环境卫生状况,师生关系,师生员工的仪表、修饰,甚至教态,对学生的感情等,都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人们的教育观念又与整个社会观念相关,而观念其实也是文化。总之,文化对教育的支配、影响是直接的、整体的,研究教育不可不重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

  (一)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共同体内的文化传输,即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我们可称这种传播为“文化传递” 。它在文化的时间维度上,使文化保持着延续性。另一种是跨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即指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中去,我们可称之为“文化传播” 。它在文化的空间维度上,使人类文化保持着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 。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与全球文化的一体化趋势,便是各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结果。人类学家弗尔德吉尔宁认为,文化的传输不像倒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而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或相互作用进行的。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对于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深层结构”就像一个“变压器” ,使外来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必须像电流一般通过它,才能发挥效用。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亦不是单纯的灌输,不仅受着个体接受水平的制约,也受着全体文化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我们考察教育在传递和传播文化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条件是有帮助的。
  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 。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成为绝对的不可能。任何新生的一代都得去重复他们的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并随时都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这是就其世代交替的整个人类而言的。就其每一代人来说,首先是文化的承继者,然后才能是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先承继文化,才能创造文化。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般说来,每一代人对于人类文化进步做出贡献的大小与他们的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多少成正比。教育传递文化,从其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意义来说,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任何个体,如果没有间接经验且不说发展,就连生存都不可能。谁都知道,一个言语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儿童,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所谓“狼孩”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成为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它最安生、与人类共存亡、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 。因此,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手段,也就具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精神文化再生产的过程。这个再生产的过程,具有经济、高效、迅捷的特点。 “再生产科学,同重新生产科学所需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一精神文化的再生产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作用过程,它是一个受教育者在客观精神文化的作用下不断重组和建构自身主观精神文化的过程。 人类学家格里库里贝特森的研究是对上述观点的佐证。贝特森在《思想生态学的步骤》一书中,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 “文化本身是复杂的,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一代人对他们自己的文化,都有一个重新发现和理解的过程。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结构自己的文化。 ”在这里,我们不准备深入讨论教育传递文化的复杂机理问题,而只想强调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手段,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在人类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对整个人类,还是任何个体。

相关文章


《教育学教程》第三章第二节
《教育学教程》第三章第一节
关于2004年面向应届毕业生、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的通知
《教育学教程》第二章第四节
《教育学教程》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教师进入学校谁能端这碗饭?
《教育学教程》第二章第二节
教师资格认定首次向社会开放
《教育学教程》第二章第一节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