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概述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18: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已有之,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我国古代儒家教育心理思想中的学习观点。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与练习、学习与情感、学习与思维的关系,显示了我国古代学习心理思想的丰富性。但究竟什么是学习?它的实质是什么?至今还无一致意见。

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出了各种学习定义。桑代克(1931)说:“人类的学习就是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改变,本性的改变只有在行为的变化上表现出来。”加涅(R.M.Gagne,1977)说:“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为成长过程。”希尔加德(E.R.Hilgard,1987)说:“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不过,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醉酒、内驱力等)来解释的。”

上面列举的这些定义,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现代国外关于学习的比较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这些定义中,大都强调行为的变化,并强调变化是后天引起的,是经验引起的变化。但是,这些定义并没有彻底揭示学习的实质。

我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里,体现了四个论点。一是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现代比较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脊椎动物也有学习)。二是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虽然由于物种进化的不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但一切个体的学习活动都是后天由于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成熟或损伤、药物等暂时状态引起的。三是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持久的。四是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例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就不属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为什么我们不采用“行为变化”而采用“心理变化”呢?因为“心理”一词虽然是传统的概念,今天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沿用至今,它已不是旧的内容。心理现象不但包括个体的内部过程或内隐行为,也包括了个体的外显行为,采用“心理变化”这个概念可以避免有所偏向,并且能突出心理的中介作用。

二、人类的学习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力图揭示人类的学习过程。由于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类似之处,20世纪前半叶,许多心理学家就用动物来做学习的实验,企图找出一些规律用以解释人的学习过程。早期的桑代克、华生和稍后的赫尔、托尔曼、斯金纳以及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出发,都做了不少的动物学习实验,提出许多学习的规律。最著名的如“尝试错误说”“顿悟说”“内驱力说”“符号—格式塔说”“操作条件反射说”等等,都是从动物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也是受这些规律支配的。

人和动物的学习确有类似的地方。人在解决问题或遇到困难情境时,往往也要通过尝试摸索,出现错误,然后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也会灵机一动,突然领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解决了问题。在更多的情况下,则是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对事物进行分辨、概括、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了解某种信号的意义,形成新的适应能力。但是,人和动物的学习又有本质的区别。就人类的发展来看,人类的学习主要是在劳动活动中进行的,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体现着人类的经验和能力。人在其个体发展过程中,是与人类所创造的周围物体和现象发生关系,人掌握它们、应用它们,正是由于这种积极的过程的结果,个体才能表现出真正人的本性。所以人对工具和产品的正常关系首先表现为人掌握固着在工具和产品中的人的操作方法、经验与意义。

人的学习又与人和周围世界,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有关,交际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必要条件。在人与人交际过程中,出现了言语,言语的交际逐渐扩大了个体掌握人类知识经验的范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武器,它是一种新的刺激,是各种事物和关系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信号,它组成了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观念的现实。语言开辟了人类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广阔的可能性。

可见,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活动中发生的,是在和其他人交往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掌握了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形成了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将这些经验传递给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人的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过程,人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需要学习,人不学习不能获得完善的发展。从幼儿到青少年,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生活中度过的,儿童、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有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说,像玉石那样的珍贵东西,如果不经过精雕细刻,也不能成为有用的物品。人也是一样,人不经过努力学习和艰苦锻炼,也不可能学到本领,掌握事物的规律,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年青一代的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也可能有新的发现,但主要还是学习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因此,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也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或进行科学实验,以便获得直接经验,那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第四,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种双重任务是不可偏废的。可见,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的学习也是不同的。

接受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值深化教育改革时期,教育战线上一再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智慧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因为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无知必然无能,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会有某方面的能力。而光有知识,不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也难发挥力量。但是,目前教育领域重视掌握知识、忽视发展智能、不注意能力锻炼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追求高升学率,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者颇不乏人。18、19世纪西方出现过的所谓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虽然已经过去了,属于历史上的事,但这种教育思潮的残余影响并没有根除。那种单纯重视或强调学生必须学习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观点,以为有了知识,其中就包含了认识能力,就能提高智能,那是非常片面的。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既要重视给学生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又要注意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人的智能主要是在社会实践活动或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作家,或工农业生产中的劳模和英雄,都是奋发学习,经过长期实践活动,刻苦努力,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过程中,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智能就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废现象,保证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可见,如何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路线前进,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纲要》:教学与学习
《产业和劳动者》第二课时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过程的分析
《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课时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概述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过程概论
《企业和经营者》第五课时
《企业和经营者》第六课时
《教育心理学纲要》: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