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0导游《基础知识》:黑龙江柯尔克孜族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8:14 23:54:1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总数为141549人,居全国第33位。80%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于自治州临近的乌什,阿克苏,莎车,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皮山和新疆的特克斯,昭苏,额敏,博乐,精河,巩留等地。我省的柯尔克孜族主要集中于富裕县五家屯,是二百多年以前从新疆迁来的。我省有柯尔克孜族人口1451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

  简要历史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柯尔克孜"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四十百户",也就是四十个部落.一说是"柯尔"是四十,"克孜"是姑娘,"柯尔克孜,就是四十个姑娘.也有人解释为"草原人"之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有关柯尔克孜民族的情况已经出现于我国历史文献,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柯尔克孜"一名有着不同的读法与写法。柯尔克孜族的先民,最初居住在我国北方叶尼塞河上游,即最早见于《史记》,《汉书》的"扁昆"和"坚昆",曾羁属于匈奴。公元3世纪时,"坚昆"已经比较强大,被称为"黯戛斯"的柯尔克孜族先民处于突厥汗国统治之下。公元7世纪时,黯戛斯摆脱了突厥的统治,遣使向唐贡貂裘及貂皮。唐贞观二十二年必元648年),正式归为唐朝版图。清初被称为"布鲁特"(准噶尔高山居民)的柯尔克孜族以天山为界,分别称为东,西布鲁特。在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有小部分柯尔克孜族被清政府迁来东北。伪满时期日本人错误地称他们为"索伦",汉族和附近居民称其为"厄鲁特"或"蒙古",他们自称是"黑勒格斯"和"河日格斯"。1960年定名"柯尔克孜"。

  二 主要习俗

  宅俗

  柯尔克孜族初到黑龙江,住的是"蒙古包",后来住"地窖",草房。一般是两间草房,多者三间。住房习惯重视光线,除南窗外还有西窗。以西为贵,屋内三面炕,叫腕子炕。长辈住南炕。来客住西炕。碾磨在西厢房,饭房在东厢房。

  婚俗

  柯尔克孜民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不准纳妾。在清朝时,柯尔克孜族不准与达斡尔族,蒙古族,汉族通婚。本族内部同族家不能通婚,只许在六姓间通婚。从民国以来逐渐与蒙古人,满人,汉人,达斡尔人通婚了。表兄妹间可以结婚。兄死后,弟娶嫂或弟死后兄娶弟媳是可以的。还有招扛活女婿,不花彩礼,给女家扛活5—7年,不给工钱,只管吃管穿,到期后分居另过。订婚由男方父母请女方亲友作媒人,女方答应后,媒人就带酒肉等给女方老人磕头,之后女方留媒人吃饭,就算正式订婚了。在酒席中商量要多少彩礼。一般给母亲要一头奶牛,给父亲要一匹马或一匹马的钱。过完彩礼男女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在男方无人做饭的情况下,由媒人说合,按男女双方选好的日子结婚。男女双方都杀猪宰羊准备宴席,女方送亲,男方迎亲,请很多客人,进行2—3天的招待。结婚那天,新郎到新娘家迎娶,其兄弟姐妹都可以去。陪伴新郎的四五个人都骑马,还有一名新郎亲友,比新郎年纪小的,给新郎牵马。女方家要到很远的地方迎接。新郎到岳父家后,新娘的嫂子或哥哥领着新郎给亲友们介绍,新郎要一一磕头。娘家送亲去的一般是女方的哥嫂,姐妹,叔婶等。送亲人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单数。新娘到新郎家后,先拜天地,再到西炕上拜佛,然后再给长辈磕头。送亲人走后才能给其他人磕头。女方的送亲人必须住东屋。在送亲车走时,给新娘母亲牵去一头奶牛,家境困难的随车捎去酒肉。



相关文章


2010年现场导游考试规范提问及答案要点总结
导游考试常用导游词之北京故宫导游解读词中文版
全国2010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时间(8月3更新)
黑龙江2010年导游《基础知识》:黑龙江锡伯族
黑龙江2010导游《基础知识》:黑龙江柯尔克孜族
2010年全国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一
广西2010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俄语介绍广西导游词
2010年全国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广东2010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俄语介绍广东导游词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