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环保规划为新起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17:40:2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广东省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9194万人,设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市,19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54个市辖区、44个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由1978年的185.85亿元增加到的21701亿元,占全国的11.9%,年均增长13.7%;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收入达4432亿元,对外贸易额达4280亿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为6.3∶49.5∶44.2,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汽车、石化、机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通信、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省委、省政府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广东发展战略,抓规划、控源头、抓整治,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呈现良好的势头。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控制能耗,逐步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重污染及严重扰民的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新的景象。特别在制定环保规划,引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把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环保规划,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确立新起点
  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纲领,明确提出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已集中在我省经济发展的二十多年中出现,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尤为突出。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支撑广东快速发展的资源、能源等重要因素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能源、土地和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省人均耕地降至0.032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0%;人均常规能源储备不到全国同类的5%,所需能源大部分依赖外地调入。目前,广东省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粗放型特征。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区域间产业转移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污染也随着产业转移而向生态脆弱的江河中上游和山区转移。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广东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关。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始于村镇的工业化,村镇工业的开发呈现其固有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大量小规模的工业小区和独立厂房遍地开花,工业布局分散、无序蔓延。“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现象十分普遍,马路经济、马路园区、马路商业处处可见。同时,由于城市化又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密度过大,规模过小,区域缺乏协调,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经透支的环境容量和资源已难以支撑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继续走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增长的工业化道路,我省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究其原因,与环保规划滞后,区域发展缺少协调密切相关。因此,重视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统筹协调,调整发展战略,对引导和保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抓住机遇期,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从2003年启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我省相继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2004-2020)》、《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编制工作,改变原来规划滞后的状况,以规划引导建设,为广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确立了新的起点。
  二、以环保规划为龙头,引导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强化环保规划,就是要以环保规划为龙头,将其作为从事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的重要依据,协调环境资源的制约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几个规划都从制度和措施上引导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划出空间,又为资源与环境保护划定底线。
  (一)分区保护,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地位。三个规划都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地位,针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强调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山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粤东、粤西地区坚持发展中保护战略。按照“红线调控,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绿线提升,引导经济持续发展.蓝线建设,保障环境安全”的要求,进行生态分级控制管理。把全省陆域和沿海海域划分为6个生态区、23个生态亚区和51个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省陆域划分为陆域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规划到2010年,50%的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若干城市率先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到2020年,80%的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50%的城市达到生态市的要求。
  (二)要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广东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有向重化工业发展的趋势。为此,相关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实现产业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要以电子信息业为先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粤东、粤西地区重点发展临海型、资源型、特色型工业,山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力、建材、生态农业和旅游等特色产业。要改进生产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以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森工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构建和延伸,提高产业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采取政策和经济手段,树立环保示范企业,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带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三)要推进工业生态化转型,大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推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构建生态工业体系,重点加快电力、石油化工、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及纸制品和纺织印染等6个重污染行业的生态化转型,加快优势产业集约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产业转移和重工化的过程中,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努力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园区,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合理控制工业园区占地规模,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少占耕地。科学编制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建设集中供能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合理制定产业准入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相关文章


众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推进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加快太原建设步伐
津城11座新城规划方案计划明年7月全部完成
郑州地铁一号线沿途规划站点22个
广东:以环保规划为新起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昆明划定城市绿线绿地规划不再纸上谈兵
城市更新应尊重文化和生活
呼唤“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的倒掉
景观规划应用:克服“水土不服”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