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应尊重文化和生活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17:40: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专家预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
  珍惜资源 关照步行者 不再攀高比新 还老城生存空间———
  人们来不及思考,城市已经改变。在规划师的笔下,宽阔的路和雄伟的建筑催生,而人的生活被忽略。在技术超卓的这个时代,我们已有太多的利器去轻易改变一个城市,而面对中国城市的巨大变迁,人们仍然希望,给城市生命留有自我演变的机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生活?为何不停地修建马路也解决不了拥堵的问题?宝贵的传统城市文化在推土机轰鸣中如何能够维系?为何大江南北的城市让人感觉千人一面?行走于所谓现代化的城市中为何令人感到窒息?居住面积的改善为什么总是以环境与空气的日益恶化为代价?能源的匮乏如何能够负担世界最大的建设量?
  日前,在名为“改变与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展开了关于城市的激烈讨论。
  ●短缺的资源负担了最大的建设量优越的机遇催生最尖锐的文化矛盾
  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在主题发言中一语道出出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
  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传统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制度改良;重局部功效,轻长远目标。
  当他将三个中国城市的照片同时放映,雷同的程度令人惊叹:三个城市中竟然没有任何信息可以作为识别它们的依据。他举出的一本《TIME》杂志的封面标题这样写道:CHINA’SNEWDREAMSCAPE(中国式的梦想景观),而其中表达的意思可以归结为:中国建筑与城市充满了对西方建筑与城市的盲目崇拜。
  吴良镛教授指出,有专家预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然而本土文化的缺失让城市逐渐失去了个性。加速发展的城市显现出矛盾:最短缺的资源负担了最大的建设量;最优越的发展机遇催生了最尖锐的文化矛盾。在建设量与速度无法降低的状况中,绿色发展战略的落实显得至关重要。
  ●文化———城市复兴的核心力量
  居住拥挤、交通混乱、环境恶化,当一系列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摆在面前,解决的办法是依托城市的再生与人居环境的构筑。吴良镛教授指出,将城市生活中人的需求放大是对本土文化最好的尊重。虽然西方建筑思潮不断进入,房地产开发一味宣扬西方文化,但中国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建筑不是“玩儿”的,它要消耗资源,关系国计民生。建筑师要从“美学形式”的偏好中走出来,关注人、关注生活,力争以相对较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
  ●规划的重心应倾向于公共空间而不是竖立多少高楼大厦
  规划蓝图漂亮,不等于城市空间宜人。当雅格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批判现代都市规划注重形势而缺少对人的关怀的时候,世界各地的城市复兴还在不断进行。而其中,以人的生活与公共空间的改善为主导的城市复兴案例,多少给我们一些启发。比如,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复兴计划,基本出发点是创造新的街道和广场。曼彻斯特市委执行副主席伊蒙·博兰表示,把城市还给行人是他们城市复兴工作的重点,他们对规划策略的审视在于,看城市的每个角落是否有仔细的设计及区分,关注公共空间的再塑造,让土地的利用率更高,并让人们乐于自由地享受城市生活。
  ●回归城市的生命本质旧城之上大兴土木让城市文化与功能受损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主任记者王军的观点向来鲜明,对于城市以及城市里的生活,它的关注点离不开旧城与新城的矛盾。在他看来,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旧城之上建新城的做法,让城市古老文化与新的功能遭到了双重破坏。郊区成了睡觉的地方,中心区出现拥堵和交通瘫痪,条条大马路不仅没有缓解塞车现象,却强化了城市郊区化的形象,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小汽车占据主导,人行道少儿不便,甚至导致步行存在危险。

相关文章


津城11座新城规划方案计划明年7月全部完成
郑州地铁一号线沿途规划站点22个
广东:以环保规划为新起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昆明划定城市绿线绿地规划不再纸上谈兵
城市更新应尊重文化和生活
呼唤“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的倒掉
景观规划应用:克服“水土不服”
英国:中国城市化的失误难以纠正
未来的居住趋势;城市的宜居是标准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