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以写促读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3:27: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写作命题,迫使学生为完成写作任务而进行比较深入的阅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这就是小说教学以写促读法。

  以写促读,从教师的角度说,写是手段,读是目的,也就是说教师用“写”迫使学生自己去“读”,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他们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自我沉入作品,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写成的作文则是他们阅读和思考的结晶。这样就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下面介绍三种以写促读的方法———

  一、评论法来源:www.examda.com

  小说教学,对于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评价总是特别青睐。教师乐于花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含英咀华”。但由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没有亲口尝一尝“梨”的滋味,所以尚隔一层,无法领略到作品的艺术真境界。来源:www.examda.com

  采用评论法以写促读.情况就大不相同。教师在授课时,对小说的艺术特色,或略去不讲,或引而不发,只布置评论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行阅读鉴赏,而后写成文章。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潜入作品,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也就深刻得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讲,从而完成以写促读的阅读目标。

  在教学《警察和赞美诗》时,我对小说的艺术特色避而不谈,要求学生写微型文学评论,以写促读,结果令我欢欣鼓舞。请看:

  巧妙结局 令人回味来源:www.examda.com

  ——评《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来源:www.examda.com

  《警察和赞美诗》花大量笔墨描写苏比想尽种种办法进监狱,结果六次恶作剧都不能如愿以偿。而当他在教堂的赞美诗中受到感化,灵魂开始复苏时,作者笔锋一转,只简简单单一句“那你跟我来”,让苏比轻松地进了监狱。从构思方面看,作者匠心独运,使情节曲折多变,扑朔迷离,引人爱读;从主题上看,反映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表面上苏比终于如愿,其实已非他所愿了,从而更能意味深长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有悖现实的写法

  ——评《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

  赞美诗在小说中被着意描写,反映了作者美化宗教、寄希望于宗教的思想,有其社会局

  限性。苏比在走投无路时,受了宗教的感化,决心重新做人。这突出地美化了宗教,而且写得很不现实。苏比当时正处于痛苦之中,赞美诗怎能轻易唤醒他?实在显得突然。作者憎恨不公平的社会,却在一定程度上把改造社会、改造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认识不到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改变现状。当然,作者希望宗教给世间带来公正、幸福的愿望是善良的。

  赞美诗的利与弊

  ——评《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

  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的最后一个部分,有关教堂的环境和赞美诗的音乐的描写,一改上文的风趣、幽默的笔调,用严肃、抒情的语言来写,显示出赞美诗对苏比的影响,有其利亦有其弊。主人公苏比三番五次恶作剧都无法达到目的,但在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时,却出乎意料地被捕入狱。小说从侧面把国家机器——警察对人民是非不分揭露得淋漓尽致,使结局既庄严而又富于戏剧性。这是其利。于此同时也把教化提到一定的高度,渲染了宗教的教化作用,带有一定的局限。这是其弊。

  以上三篇微型评沦从不同的角度评述《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还用得上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讲解吗?从中难道不可以窥见以写促读的可行性吗?其实这不过是一斑见豹,学生的作文还从语言、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抒己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限于篇幅无法逐一列举。

  二、增生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而真正把握故事的情节,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可用情节增生法。教师在授课时不按常规从分析情节入手,而是出示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写作,以写促读,让学生自行阅读从而把握情节和理解主题。因为学生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可能动笔作文。

  增生法命题方式有两种,一是顺向增生,二是逆向增生。在教学《祝福》时,要求学生以《祥林嫂之死》为题写—篇记叙文,这—情节课文略写,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出来,这是顺向增生情节。在教学《灌园叟晚逢仙女》时,要求学生以《假如没有花仙》题写一篇记叙文,这一情节与课文背道而驰,这是逆向增生情节。但不管是顺向增生情节,还是逆向增生情节,都必须以作品原有的情节和主题为基础。

  现在请看《假如没有花仙》一文:

  话说张委和手下恶徒将秋先花园中的鲜花打得七零八落,扬长而去。

  秋先坐在台阶上,望着满地狼籍的枝叶、花瓣,不禁又大哭起来。叹息道:“花啊花,我一生一世不损一枝一叶,为何却落得如此地步!”他想到明天张委还要来霸占花园,自己一个孤老头无依无靠,无权无势,还不是任人宰割,禁不住又老泪纵横,长吁短叹。

  再说第二天张委果然又带着那群恶徒,窜到秋先家中,强迫秋先让出花园。秋先只气得四肢冰凉,指着张委的鼻子说:“要花园不给,要命有一条!”说着就一头撞过去,把张委撞得翻了个筋斗。张委爬起来,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好你个秋先,敬酒不吃吃罚酒,快来人啊!给我教训教训这个老头子。”于是张委这群如狼似虎的恶徒冲了上来,将秋先掀翻在地,拳打脚踢,把秋先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打得遍体鳞伤,昏死过去。张委还警告赶来劝架的众人街坊:“你们谁也不许照顾这个秋老头,不然,哼……”说完,他们抛下奄奄一息的秋先,扬长而去。

  深夜,无人照看的秋先孤独地悲凉地死去了。花园呢,自然落到张委的手中。

  这篇作文是我在教学《灌园叟晚逢仙女》时以写促读的产物。如果学生不懂得故事的情节,也不明白仙女寄寓着作者扶善惩恶的理想,那么增生的情节就不可能有如此明确的主题,也不可能与原来的故事情节逆向吻合。显然这位同学为写而读,把握了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完成了教学的阅读目标。顺向增生法的例文限于篇幅恕不赘举。

  三、素描法

  素描是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文学上借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在小说教学时,要求学生阅读作品,用极其简洁概括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叫做以写促读素描法。

  用素描法勾勒人物形象,言简意赅,形神兼备,它既不是工笔描绘,也不是归纳概括,而是在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用简要的几笔勾勒人物的轮廓。这实际上是把抽象的归纳具体化,把具体的描述简单化,从而创造性再现人物形象。如果学生不深入阅读,探骊得珠,是无法完成写作任务的。

  运用素描法以写促读,允许学生诗化似乎更能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从而更自觉地更深入地进行研读,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抄录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学生的两首素描诗作为例子,虽然这未必是以写促读的产品。

  夏 瑜

  也许,真的是你/生不逢时/在你拥有生命的几个年头/中国竟是如此的黑暗/你怀着一颗/男儿热切 执着的心/呐喊 奉献/麻木而愚昧的国民啊/竟享用你的牺牲/这本该 是一曲/生命的颂歌/而现实却是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

  (任菁菁)

  祥 林 嫂

  褴楼的衣衫,/黄瘦的脸庞,/麻木的神情,/便是你/——苦难凄惨的象征。

  悲惨的命运,/世人的嘲讽,来世的疑惑,/便是你的/——运命蹇劣的缘由。

  在祝福的夜里,/你离开了你的地狱,/一任那毕毕剥剥的爆竹,/向茫茫苍天诉说。

  (李 扬)

  ——选自高中版《中学生之舟》199l一1992学年度第3期

  读罢这两首小诗,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当你的学生也能够写出诸如此类素描式的小诗时,显然他已经把握住作品的人物形象,圆满地实现了阅读目标。

  以写促读,诸君不妨一试。



相关文章


[名师课件]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名师课件]“陌生化”与阅读教学
[名师课件]谈小说的心理描写
[名师课件]阅读教学中的常态和异态
[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以写促读法
[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之我见
[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专题讲解]古诗词鉴赏十“注意”
2007年英语高考复习之短文改错篇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